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龙湾:人大监督赋能生态蝶变 “美丽龙湾”绘就绿色答卷

发布时期: 2025-06-06 信息来源: 龙湾区区本级 作者: 吴玉宇

2022年以来,龙湾先后摘得第六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多项荣誉,两夺“无废城市”“清源杯”……这份亮眼的生态答卷背后,始终跳动着人大监督的强劲脉搏。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以“一线调研破题、制度创新筑基、协同共治聚力”的监督路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单向治理”向“多元协同”转变,让“美丽龙湾”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底色。

一线调研:精准把脉破难题

“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是否稳定?污染物处置流程是否规范?”人大代表监督团跟随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深入企业车间,通过“实地查+现场问+资料核”的方式,对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污染物处置、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开展“全身体检”。区人大代表王仁圭在参与监督后有感而发:“中小企业环保投入压力大,建议政府加大技术帮扶与差异化补贴。”这一建议正逐步转化为区级层面的助企政策。

调研不止于查问题,更在于寻良策。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走进伟明环保能源公司、星创环保集团等企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了解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运维情况和淤泥固废处置情况,并听取部门工作汇报,开展座谈交流。“要以政策‘组合拳’支持绿色技术攻关,让科创成为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双引擎’。”“将环保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借智高能级平台破解治理难题。”代表们提出的不少“金点子”为生态治理提供系统性思路。

从企业车间到治理现场,从“微调研”到专题座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先后开展生态领域调研视察20余次,收集群众诉求80余条,形成“调研-建议-督办”的闭环机制,让监督触角延伸至生态治理的每个“神经末梢”。

制度护航:长效监督筑根基

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龙湾曾长期面临“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区人大常委会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早在 2018 年便启动区级层面环境报告制度,同年在10个街道全面推行。2025年,报告制度迎来“2.0版”升级——从“环境治理单领域”拓展为“生态体系全覆盖”,不仅涵盖生态环境,更首次纳入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领域,同步要求“一府两院”报告生态司法保护、绿色政策落实情况,形成“环境、经济、制度、文化”协同发力的“大生态”监督格局。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七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打出监督“组合拳”:连续开展大气、水、土壤等领域执法检查13次,对大罗山开发保护、“未来城区”建设等开展持续跟踪监督,组织全域环境整治暨垃圾分类专题询问,形成审议意见10份;建立“一年一主题、一届持续督”机制,推动10大项生态民生实事、16件代表建议落地见效。在全链条监督推动下,龙湾环境空气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在95%以上,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省控永中断面水质从Ⅴ类跃升为Ⅲ类,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人居环境实现美丽蜕变。“让保护生态成为一种行动自觉、让生态监督长效发挥作用,离不开报告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缺不了‘全链条监督’的跟踪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说。

协同共治:多维联动激活生态治理新动能

“现在家门口的河能钓鱼了,空气里闻不到怪味了。”龙湾市民的直观感受,印证着生态治理的实效。这份成效,源于龙湾区人大常委会推动构建的“政府主导、代表履职、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多维共治格局。

随着国家机关人员进联络站开展代表建议面商工作的持续推进,一件件生态环保领域建议正逐步办理落实,有力助推龙湾生态环境改善。今年,区人大常委会更是创新建立了“人大代表挂钩联系监督环保领域建设项目(工程)”机制,30余名市、区人大代表联系监督温州滨海净水厂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中心项目、建筑垃圾消纳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等重点项目,让监督触达项目全周期。

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发改、执法、农业、住建、资规等部门及各街道构建起生态治理“一盘棋”:治气领域搬迁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企业1200余家,完成VOCs治理、工地扬尘整治等工程;治水方面累计投入“五水共治”资金109亿元,全面完成 10 个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治废环节建成生活垃圾、再生资源、一般工业固废等 19个重点项目,形成全链条处置体系。

部门协同的高效推进,离不开人大监督的统筹协调,而生态治理的实效最终也转化为全民参与的自觉行动——在郑宅农庄,昔日荒地经人大代表建议推动变身“美丽龙湾”示范样板;在社区楼道,垃圾分类“红黑榜”由居民监督评议;在企业集群,“垃圾焚烧发电”“淤泥制石”等技术创新带动50余家环保企业形成产业矩阵。

从制度创新筑牢根基,到精准监督破解难题,再到代表履职激活末梢,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以“钉钉子”精神串起“人大监督-政府落实-公众参与”协同之链,而人大监督所凝聚的多元治理合力,正是“美丽龙湾”生态画卷最坚实的底色。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