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人大代表项俐以果敢之姿跨越多重角色,是兼具商业智慧与社会情怀的新时代女性代表。她凭借国际经贸专业学识投身玩具制造业,以创新激活传统企业发展引擎;企业崛起时,以人大代表担当反哺社会,推动乡村振兴与公益事业;更以深耕履职精神,为区域经济发展勾勒创新蓝图。
商业破局者:从传统制造到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
2005年,项俐初入泰顺县维富玩具有限公司时,这家以木制玩具代工为主的企业正深陷低附加值竞争的泥沼。如同在迷雾中寻找灯塔的航海家,她凭借浙江工商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知识积淀,敏锐洞察到“中国制造” 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历史机遇。在她看来,传统代工模式犹如依附于他人航线的扁舟,唯有自主设计才能扬起远航的风帆。
这场转型之路充满艰辛。为了打开国际市场,项俐带领外贸团队开启了“魔鬼式”创新攻坚。在设计会议室里,方案的推翻与重构成为常态,团队成员常为一个玩具关节的转动角度、色彩搭配争论至深夜。这种近乎苛刻的执着,终于在2008年结出硕果——公司自主研发的益智玩具系列一经推出,便在欧美市场掀起热潮,当年产值同比增长 27%,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行业对创新的重新审视。
如果说产品创新是突破重围的先锋,那么技术研发则是持续航行的引擎。项俐力排众议,加大了对新技术的研究投入,这个在当时被视为“冒险”的决策,最终铸就了企业的护城河。技术人员在她的支持下,成功将环保材料与智能元素融入玩具设计,累计获得50余项专利,其中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更成为行业标杆。如今,这家曾经的代工小厂已蜕变为年产值2000余万元、纳税超百万的规上企业,其成长轨迹宛如一部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启示录。
公益践行者:从企业成功到社会价值的能量传递
当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项俐开始思考商业价值的终极意义。在她眼中,人大代表的身份不是荣誉,而是“将企业资源转化为社会动能”的使命载体。这种思考,在泰顺县的乡村振兴图景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她创新性地构建“公司+农户”的产业共同体,将玩具生产的零部件加工环节下沉至乡村,带动100多家农户参与产业链。这种“家门口的工厂”模式,让原本靠天吃饭的农民转身成为产业工人。许多农户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埋头种地,收入微薄还不稳定,现在跟着项代表干,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在公益领域,项俐的足迹遍布泰顺的角角落落。她关注着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为居家养老项目慷慨解囊;在新农村建设中,她积极捐款助力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还记得为留守儿童送桌椅的活动中,她亲自挑选桌椅的款式和颜色,确保孩子们能用上舒适又安全的桌椅。当看到孩子们收到桌椅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她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满足。多年来,她累计捐款4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担当,荣获 “泰顺县红十字博爱功勋奖”,成为大家心中的爱心使者。
履职先锋者:从基层调研到战略建言的责任坚守
作为人大代表,项俐将“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作为履职准则。她深知,高质量的建言献策源于对基层脉搏的精准把握。2023年,当泰顺县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入关键期,她提出的《关于高质量谋划我县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建议》,宛如一份精准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这份建议从产业集群布局到人才公寓建设,从跨境电商孵化到绿色能源配套,条条建议切中要害,最终被评为优秀代表建议,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在履职能力的提升上,项俐展现出企业家特有的学习力。2024年,她积极参加吉林大学举办的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充实自己。在 “青蓝接力” 计划中,她又化身指导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助力他们成长,为泰顺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