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龙湾区:公民首次视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

发布时期: 2025-06-11 信息来源: 龙湾区区本级 作者: 吴玉宇

“没想到在家门口的联络站,就能实时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云旁听’拉近了我们公民和国家权力机关的距离,让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直接的感受。”5月28日下午,在蒲州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视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公民代表、蒲州街道的专职社工吴丽萍感慨道。

与吴丽萍一样,来自龙湾区蒲州、星海两个街道的26名公民代表,分别走进各自街道的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云会议”系统旁听了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在会后进行座谈。这是龙湾区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公民“足不出街道”,就近走进联络站视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

创新形式:基层站点直通省人大会场

下午2时30分,会议准时开始,联络站内气氛庄重而专注。公民代表们一边旁听省政府关于2024年度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等报告,一边认真记录。屏幕内外,省人大常委会会场与基层民主阵地首次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零距离”对接。“以前只在新闻里看到人大开会,感觉很远。今天坐在这里,听着报告里讨论的事,很多就是我们身边遇到的、关心的,感觉特别真实,人大就在我们身边。”旁听公民、星海街道碧桂园小区党支部书记郑伟深有感触。

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省、市人大近年来坚持的一项制度。此次“云旁听”方式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有效拓展了公民参与的广度和便利性,使公民更加直观感受民主法治的脉搏。会前,龙湾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联络站、社区公告等渠道发布旁听公告,吸引了来自社区、企业、学校、医疗系统等不同领域的公民报名。最终确定的旁听公民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既有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也有社区工作者、普通居民,还有00后大学生、在温定居的新居民等。“我们希望通过联络站云旁听这一‘基层民意直通车’,让不同群体的意见呼声都能被看见。”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说。

会后热议:民意民智直达决策参考

视频旁听并非单向的“看”与“听”,更是基层民意向上传递的起点。视频旁听结束后,公民代表们围绕报告的听内容和关心的议题展开了深入座谈。

聚焦生态文明:蒲州街道雁湖社区党委委员林丹结合社区工作实际,表达了基层网格在污染防治中的“前哨”作用,并对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噪声和光污染监管等提出了细化建议。建达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政伟则分享了其“环保体检预约服务”设想,建议政府能搭建“生态云检”平台,以更柔性方式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关切反诈立法:温州理工学院教师李美琴对新型“AI换脸”诈骗表达了担忧,建议在反诈立法中增设“AI技术滥用防治”专章,并建立“以AI治AI”的监测网络。浙江卡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锋则从企业角度,建议立法语言应更通俗易懂,并针对数字经济新业态制定专项反诈指引。温州诤闻贸易有限公司职工夏海富也结合身边的案例,强调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对预防电信诈骗的重要性。

建言急救条例:星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丽晓在座谈会上直言急救医师流失率高、岗位吸引力低的困境,呼吁立法明确财政保障责任,“要像重视公共卫生防疫一样重视院前急救网络建设”。中国电子温州产业园招商运营总监赵星则建议将急救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点行业开展岗前培训、急救技能考核,推动社会面急救技能普及。

浙江麦娇奴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建东分享了企业开展民族地区产教融合的实践,建议政府能出台更多支持政策。望海社区居民尹银辉是新温州人,他建议在产业聚集区多搭建民族团结交流平台,组织联谊活动和文化交流,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代表联络站的工作人员一一记录并整理汇总公民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这些基层声音和“金点子”,将通过联络站渠道,第一时间、原汁原味地直接报送至省人大常委会,作为会议审议相关法规草案和报告的重要民意参考。

“组织公民就近进联络站视频旁听并召开座谈会,是省人大常委会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重要创新举措。”龙湾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龙湾区人大首次落实这一部署,效果非常好。它让省人大立法监督工作更透明地呈现在基层群众面前,也让最接地气的民声民意更便捷、更原生态地反映上去。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一机制,使其成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推动工作的常态化桥梁。”

下一步,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将完善“联络站+数字平台”联动模式,深入推进“公民旁听”,探索建立公民建议分类处置、跟踪督办制度,实现“旁听—反馈—跟踪”闭环管理,让代表联络站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民主阵地。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