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打造“一镇街一品牌”,办好群众“心头事”,涌现出一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品牌故事。
“为民桥”搭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暖心桥”
小小产权证,承载万家心。没有“身份证”的房子,既不能交易也不能过户,孩子上学、户口迁移等问题都成了居民们最大的“心病”。
2022年9月14日,岩头社区选民通过“为民桥”基层单元反映广德家园、桂华家园的产权证办理工作一直被“搁置”。人大娄桥街道工委收到问题反映后,于11月26日组织开展进站接待活动。活动中对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后郊区中心区建设中心主办。2023年6月,被安置的64名业主已全部完成产权证办理,困扰多年的问题尘埃落定。
“‘为民桥’基层单元建设以来,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困扰居民的‘疑难杂症’。”除了助推解决安置房产权证办理的问题,辖内如暖心微公交的开通、部分小区“电梯坠落”“塑胶跑道破损”“绿化养护”等质量问题的疏解均离不开它的“倾力相助”。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过程中的“法治密码”?在这里也能找到答案——
打造“法治民e坊”特色站推动公检法司部门业务下沉,全方位延伸人大工作触角、全链条融入基层法治政府体系。“三官一律一员”进站、法院“开门纳谏”等活动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将生硬的法律知识带入居民的生活中,对切实发挥基层治理的法治宣传、提升公众法治素养起到关键作用。打造以来,共接待选民群众127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79条,解决落实问题248件,为破解基层治理过程中的“末梢困境”增添助力。
“华侨e事通”联通“大世界”
仙岩街道是全球著名侨乡,现有海外侨胞近3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60%。仙岩籍华侨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心系故土,为仙岩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4年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来温州开展新时代侨务工作专题调研。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进站接待活动在仙岩“华侨e事通”基层单元站点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洛桑江村与生活在法国、意大利的“侨情联络员”视频连线,回应华侨的呼声与诉求,了解侨胞对家乡建设的愿景与期盼。“华侨e事通”让万里之外的华侨可以更直接地反映急难愁盼,更便捷地提出意见建议,让他们也能广泛地参与家乡的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中来。
近年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探索侨乡民主发展新路径,为侨发声,率全省之先打造“华侨e事通·梅雨侨声”应用场景,推动化解了一批侨胞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
建设以来,“华侨e事通”数字化平台发布对侨政策、暖侨活动、华侨风采等各类信息153条,议事专题15期,镇街联络站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接待32次,“局长·侨胞面对面”视频连线7次,接收华侨反映的对拆迁征地、文旅发展、老人养老、孩子读书等各类咨询和意见建议415条,均已交办答复,落实率基本实现100%。
成果实效让基层民主“落地有声”
2024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重点放在提升代表联络站的软实力上,统一标准规范,突出管用实用,既要宣传展示好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更要组织实施好代表履职活动。
站点建设不图“高大上”、搞“花架子”,一定要接地气、有人气。瓯海区人大把联络站建到群众中去,构建代表联络站“1+13+1+N”的立体化格局,形成娄桥“为民桥”、仙岩“华侨e事通”、新桥“四位一体”监察联系点、瞿溪“瞿情e记+”、茶山校地合作“智囊点”等13个镇街代表联络站、1个开发区代表联络处、14个代表联络点,不断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