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平阳县怀溪镇人大:“四个一”工作法 解锁民生幸福新密码

发布时期: 2025-03-26 信息来源: 平阳县县本级 作者: 崔璐璐

青山、绿水、屋美、民安,平阳县怀溪镇从“村庄各自为营”的山区小镇,摇身一变成为串点到线、连线成面的“共富小镇”。在这份“蝶变”里,怀溪镇人大坚持深化“一问、一商、一联、一推”“四个一”工作法,即问民生、商实事、联各方、推应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助力乡村振兴 织密基层“共富网”

在金源村原生态的竹林间,一片又一片的仿野生金线莲生长势好,改善了原本极难量产的“娇气”毛病。怀溪镇人大多次组织代表调研考察金线莲产业发展情况,了解该基地仿野生栽培的金线莲生长情况、种植规模、预期效益和产业模式。在调研走访中,怀溪镇人大“问”出“量产难”“企业用地不足”“基地通讯、用电不通畅”等发展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难题,怀溪镇人大约请县有关部门进代表联络站进行专题会商解决实事,帮助解决企业发展的卡点、难点,并在县人代会提出《关于建设金线莲种植示范及科研基地,促进山区共同富裕的建议》《关于打造“怀溪药谷”推动金线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产业发展建议,努力将金线莲转化为助农增收、带动发展的“黄金叶”。

怀溪镇人大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联动民间组织、社会能人支持推进共富事业。林祖财、徐素琴等镇人大代表们心系群众,积极为企业与劳动者牵线搭桥。他们将目光放在来料加工、鞋帮加工等上,充分开发闲置劳动力,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现在,各个村有鞋帮、服装、粉干、金线莲、宠物用品等多个共富工坊,还培养了一批职业经纪人,稳定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聚焦群众关切 办好民生“大小事”

“卫生院搬了以后,公交车没有直达,老年人来看病有些不方便。”早前怀溪镇卫生院升级搬迁后,晓坑片区和怀溪片组代表在实际走访调研中发现,老人们就医变得不便,特别是早高峰时段公交车格外拥挤。为了解决老年人就医交通问题,镇人大两次邀请县交通局领导与片区代表协商解决问题,将相关情况同步到数字应用平台,加快解决群众的“心头事”。县交通局局长与公交集团负责人前往怀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协调公交线路和班次优化的问题,几个月后圆满完成路线调整工作。

办理这样一件件民生实事,是怀溪镇人大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办好民生大小事,不仅要‘问’、要‘商’,更要‘联’‘推’。”怀溪镇人大负责人表示,镇里有一批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代表,以本职工作为切入点,很好地联动了企业、乡贤、慈善组织、学校等多方力量,借助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了良好的‘为民服务’生态圈。

镇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团成员钱昭义不仅个人出资、发动人代代表,还联动多方力量,主动建设法洪村慈善工作站、成立钱氏慈善助学基金开展助学奖学、签约怀溪镇家庭医师等,将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落在实处。另外,县人大代表、山西平阳商会执行会长白希敏创业反哺家乡,配合总部回归招商引资工作,四处联系在晋平商、乡贤,为回乡投资签约落地,同时为怀溪镇慈善分会捐款数十万元,还联动商会会员企业募捐超千万元,为平阳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完成300多户民房消防改造和老房管网改造工程;推动建立16个村全覆盖慈善工作站,募集善款350多万,为500多个家庭送去救急善款100多万;完成百姓舞台、城镇亮化、微改精提景观三个工程……这一年来,怀溪镇人大在“一问、一商、一联、一推”中,完成了“幸福安居”“扩中提低”“助老妇幼”等11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传承畲族文化 唱响文化“幸福歌”

怀溪镇的畲族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畲龙村至今还保留讲畲语、唱畲歌、手工编制等传统习俗。怀溪镇人大充分发挥畲族代表的作用,积极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同时大力开发畲族文化项目,盘活乡村资源,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

畲族刺绣、彩带技艺面临失传;平阳调的原生态畲歌传统唱法无法统一;越来越少的孩子会讲畲族语言……畲族文化传承的现实难题让县人大代表雷蕾坚定了文化传承的“险路”。作为畲族人,她通晓畲族文化,积极成立凤凰歌舞队,在长年累月的打磨中原创大量优秀的畲舞、畲歌类节目。她“能唱能舞”,还做起了编剧和导演,带着歌舞队从乡村文化礼堂走上了央视CCTV-7乡土栏目。在畲龙村党日活动以及村民代表大会上,雷蕾还呼吁族人重拾并挖掘这历经千年的畲族文化。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