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洞头区霓屿街道人大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将人大代表来自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工作效能,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是拓宽门路,助力产业转型。霓屿人大充分利用联络站每周二“进站日”敞开大门接待选民群众,发动代表们及时收集渔农业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及建议。针对岛上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深度挖掘利用海洋资源优势,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契机,打破传统养殖局限,助力养殖户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滩资源大力发展海鸭养殖,把海鸭蛋、海鸭肉打造成霓屿特色农产品,研发“海鸭婶”品牌,为海岛群众开启了一条新的致富路。今年以来,已成功引导10余户渔养民转产专业。
二是延伸技术,推动品牌升级。为进一步激活产能、扶持新品牌,霓屿人大积极协调,向上争取扶持资金推进扶持“海鸭婶”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并对接区农业畜牧中心、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相关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服务赋能。今年以来,发动区、街道两级渔农专业的人大代表协同相关渔农业技术人员、村干部等入户,现场指导疫病防疫、研发海鸭专用生态饲料、提供无抗养殖以及夜间照明增产技术等科学养殖管理技术,使海鸭肉质鲜美,肥而不腥,海鸭产蛋也从原来的180天高产提升至140天高产,大大提升养殖户的信心,激发了特色产业新活力。
三是链接资源,引领致富新路。在养殖基地实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霓屿人大联合街道正岙小北岙自然村驻村组、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共同研究拓展销售新路子,确立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广的模式,汇聚多方力量,通过百岛洞头、线上直播等渠道,加强“海鸭婶”的宣传推广,助力海鸭婶农产品不断提升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有效解决了“海鸭婶”农产品销路不畅难题。今年以来,通过组织人大代表、驻村组及村两委结对帮扶销售各类农产品20万余元,其中海鸭蛋12余万元,海鸭肉等土特农产品8余万元,扩宽销售渠道,打通农产品销售难的难点堵点。截至目前,海鸭养殖基地目前有5000余只海鸭,年产海鸭蛋70吨、海鸭肉6000公斤、平均每年驯化海鸭10000羽,是我区规模最大的海鸭养殖场,年均销售额达500万,带动了村里20余人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