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我由温州选举成为第十四届省人大代表。光阴如箭,转眼两年。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履职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本职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助力温州文艺事业发展,助推法治浙江建设,现将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始终把学习作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基础和关键。认真参加了省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省人大代表第三期培训班、以宪法为主题的法律知识学习考试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关心省情民意,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不断提升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履职能力。
两次参会,也被本人视作加强学习的绝佳机会。细致研读会议材料、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法规草案,认真准备每一次小组讨论,与不同行业、领域的代表交流,让我对浙江时代发展的步履、温州人民奋发创业的足音,有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宝贵认知、体验和思考。
作为浙江省文联牵头数字化改革、分管培训工作的班子成员,本人以身作则,创新开展教育培训。2024年,利用自主研发的“浙里有艺事”平台,对12个艺术门类、3744名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开展了网络培训,也在录制、编辑、删选课件的过程中加强了理论素养,提升了政治能力。
二、联系基层,发挥代表作用
虽然工作岗位在杭州,本人始终心系温州的经济社会和文艺事业发展。参加温州团第三小组组织在瑞安等地开展的代表视察活动,参观汽配园、农业示范园区等,对温州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推荐蔡晓秋等温州团代表接受浙江日报、潮新闻等主流媒体的采访,在省两会专栏报道展示温州代表的风采。2024年省两会期间和沈新代表共同提交的温129号建议《关于通过加强文化传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的建议》,获得温州日报的报道和省委宣传部的答复,推动了相关领域工作创新。
关注温州文艺事业发展,深入鹿城、瓯海、永嘉、平阳、瑞安等地调研艺术创作、数字化建设、乡村美术馆建设等,陪同中曲协领导开展温州“中国曲艺之乡”建设情况调研,与基层文艺人才展开交流,在中国艺术报《90后温州鼓词传人陈枫:做文艺需要创新思维》、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新乡村的艺术“植入”》等报道、文章中讲述温州文艺故事。
作为省人大法制建设、科教文卫代表专业小组的成员,积极参加专业小组的各类活动:到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学习,座谈讨论省高院工作报告;参与《浙江省妇女儿童保障条例》立法工作咨询会;到临安、安吉考察文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绍兴调研如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合力推动科技成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参与宣传视频拍摄,从百姓视角评议浙江法院年度重点工作等。
服务所在社区和居民,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作用。2024年5月,参加拱墅区法院组织的运河文化“法治游园会”,为安吉路实验小学学生宣讲普法知识,该活动被《浙江法治报》以《运河边来了“环保小卫士”》为题加以报道。
三、立足岗位,推动事业发展
2023年,作为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我在省文联挂职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24年按照组织要求,我从浙江日报调到省文联,任党组成员、人事处处长。尽管岗位发生了变化,但是作为省人大代表,立足岗位、推动人大事业发展的履职初心没有变。两年来,本人积极推进省文联的内外宣、国际传播、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带领的团队获得《宣传半月刊》优秀组织奖、浙报集团融媒体共享联盟最佳合作奖、浙江“学习达人”挑战赛突出贡献团队、亚运好新闻奖等荣誉。本人牵头的省文联专班,在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发稿近60篇,有力推动了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宣推,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由于工作比较繁忙,我在下基层听取民意、进代表联络站等方面做的还不够充分到位。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我将进一步联系群众,依法履职尽责,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