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成县大峃镇通过推广直播带货、短视频创推等多元化手段,有力破解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窄、村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低下等难题,为山区共富开辟了新路径。这背后凝聚着大峃镇各级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他们充分听取群众的心声,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耐心讲解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村民们从电商“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让共富梦想照进现实。
推动联农带农机制落实,为山区共富谋“新招”。要推动山货出山,必须构建高效的联农带农机制。大峃镇人大创新推动建立了“导师团+带头人+助农矩阵+农企农户”的运营体系,汇聚农业专家、直播达人、农创客等多方力量,为农企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种养和直播营销指导。发挥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全镇各级代表积极入户宣传线上预售、直播团购等多种方式,助力工坊成功搭建了助农销售矩阵,月均销售红薯干、糯米山药等农产品超4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年增收3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助力就业创业基地落地,为乡村电商育“新人”。要壮大电商群体,就要提高村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大峃镇人大积极推动工坊与温州大学、南屏师库等高校及培训机构合作,助力共建农播客创业孵化中心。大峃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也联合中心不定期开设短视频剪辑、网络营销、直播运营等实用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村民参与学习,全链条培育乡村“新农人”。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越来越多的村民掌握了直播技巧和电商知识,为乡村电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已培育产业人才2300余人,吸引乡贤、大学生等回乡就业创业500余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挖乡村特色产业潜力,为共富发展拓“新路”。要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挖掘特色产业潜力。通过视察调研、学习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大峃镇人大组织围绕文成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进行深入探讨,聚焦特色中药材和药食同源文化,深入挖掘药材资源和药膳产业,推动“药食同源”文化与现代电商深度融合。在镇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文成地方特色的药膳产品,并通过药膳技艺大赛、短视频推广等方式,成功打响了药膳品牌知名度,延长了药膳产业链。目前,工坊已开设种植、采集、烹调、销售等药膳产业关联岗位10余种,开展药膳专题研讨、技艺赛等活动20余次。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乡村产业结构,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