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市深入实施“一号改革工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定落实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时期: | 2024-07-10 | 信息来源: | 市人大 | 作者: |
(2024年7月4日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四次主任会议通过)
温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一号改革工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定》落实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政府深入贯彻实施“一号改革工程”,统筹推进五大环境提升,全域深化“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谋划实施“数据得地”等一批突破性攻坚举措,取得积极成效。但是还存在政策协同性还须提升、法治保障力仍须加强、企业综合成本有待减负、产业生态有待优化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聚焦改善预期,推动政策实施更加稳定透明。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等法规,扎实推进涉企政策大盘查大评估大优化行动,整合重塑市县“5+X”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和修订企业高度关注的行业规定或政策措施要设置合理过渡期,增强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重大战略和涉企政策执行的动态监控,及时评估纠偏,增强各类政策工具的协同效应。
二、聚焦便企利民,推动政务服务更加可知可感。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在办事流程、业务权限、数据共享等方面持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举措,继续为全国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造经验。推动“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高效运行,进一步发挥市县乡三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实现涉企服务线上线下一体融合。推动“企业码”在政务服务领域扩大应用范围,打造更多“一类事”服务场景,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聚焦权益保护,推动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坚持全市“一盘棋”,大力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深化推动企业行业合规体系建设。排查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及涉企奖补政策兑现不及时问题,探索多元化解渠道,加大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全面排查、严厉打击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乱象,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合法权益。
四、聚焦企业关切,推动市场竞争更加高效有序。争取落地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实施“问企识才”“数据得贷”“数据得地”改革2.0版等机制。探索建立国资物业及租赁价格弹性机制,继续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加强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估,为企业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空间。重视模具、电镀、铸造等配套产业的培育与提升,加大产业政策和要素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能力。
五、聚焦外贸生态,推动对外开放更加循环畅通。加强对公共配套性质的口岸及物流设施建设的统一谋划,错位发展状元岙、乐清湾等港口平台,推动温州综保区二期尽快封关。加快推进公共型、标准化外贸集货拼箱场地建设,紧盯龙头招引外贸综合服务和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大力培育货代、报关行等基础性服务业企业。支持跨境电商出口通关等新出口业务模式发展,吸引本地以及浙南、闽北、赣东等货源集聚,吸引更多从事外贸、货代等业务的温商回归。
以上审议意见,请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于2025年6月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落实情况。
附件:继续跟踪监督的重点问题
附件
继续跟踪监督的重点问题
1.深入宣传贯彻《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对标执行。
2.专题研究涉企奖补政策兑现欠账问题,探索多元化解渠道。
3.加强市级层面对公共配套性质的口岸及物流设施建设的统一谋划,加快推动温州综保区二期封关。
4.深化“数据得地”改革2.0版应用,2024年实现工业用地(用海)保障2万亩。
5.健全“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确保涉企问题化解率达95%以上。
6.持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政府服务改革举措,打造更多“一类事”服务场景,确保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