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2024-07-10 信息来源: 市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振勇

(2024年6月25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委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市政府将宣贯《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作为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强城行动”,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持续优化我市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打造“中小微企业友好城市”。“利企安企暖企”组合拳两次获国务院办公厅专刊通报表扬,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志批示肯定。去年省人大党组书记陈金彪来温开展两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时,对我市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现将两部条例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条例落地,全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一是以政策统筹优化推动条例有效执行。将两部条例和执法检查成果的贯彻落实与我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95条”任务清单、“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的实施相结合,对贯彻落实国家“民营经济31条”、浙江“民营经济32条”、温州“195条”任务清单情况逐条开展“回头看”,制定《温州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五年工作计划(2023-2027年)》。全力推动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争取落地开展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数据得地”等一批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范围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二是以助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条例宣贯扩面。完善“六位一体”助企服务机制,重点工业镇街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率全省之先将增值化服务改革向基层一线延伸。实施《温州市镇街企服中心工作星级评价办法(试行)》,指导各地镇街企服中心重点做好惠企政策落实、诉求问题化解、企业培育赋能、项目导办代办等四大基础服务,同时拓展专项特色服务。此外,依托专家讲座、普法直播、“亲清政商云学堂”等平台载体,紧密结合“小微你好”、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月等活动,大力推进两部条例和惠企政策宣传。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相关宣贯解读活动2329场、惠及企业达1.2万家,并为726家企业代办各类事项3878项。

三是以企业账款清欠治理推动条例刚性实施。设立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专班,出台《温州市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通过“帮企云”+96666为企服务热线建立清欠投诉举报受理绿色通道,做好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工信部“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及省级投诉渠道转办的各类问题线索,确保无分歧账款全部清零。2023年共排查、受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线索33件,均已处置化解到位;今年已排查受理13笔。

二、聚焦法治护企,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一是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制定《温州市全面实施“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工作方案》,在龙湾区、瓯海区开展试点,2024年以来“综合查一次”实施率已经提高到45.2%(去年29.4%),减少企业干扰数13462户次,打造执法改革“温州样板”。挂牌运行“温州市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建立数字化平台,全市综合执法系统推广实施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向企业主体开展“三书送达”1000余件次。

二是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优化营商环境反垄断执法“双行动”以及各类专项整治、交叉检查,对全市各类政策措施进行大起底大排查,2023年,共梳理涉经济活动文件2260件,予以修改25件、废止29件,有力打通了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推进《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宣贯,开展专题培训会28场、发放宣传手册2096份,制定出台温州市公平竞争审查数据双月报送制度,进一步细化制度规则,完善竞争政策实施框架。

三是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税务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出台行业合规指引,设立分行业“企检服务中心”19家,为企业合规运营提供实体化指导。持续深化企业“出罪解困”实践探索,出台《关于共同推进涉案企业合规刑事诉讼全流程的实施意见(试行)》,完成“企检一件事”应用平台开发,高质效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今年以来,已对4家涉案企业启动合规整改(其中办结合规案件2件,依据合规考察结果对企业作出宽缓处理),有效帮助企业消除违法犯罪风险。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实现信用温州、信用浙江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之间修复结果互联互通,实施信用修复AI智能语音外呼服务,主动引导失信企业申请信用修复1.26万次,累计修复3300家次。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保护。聚焦产业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在12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21个专利池,2023年全市专利许可备案1867件,开放许可630件。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今年以来,组织11所在温高校集中完成存量专利盘点,登记入库专利4230件,成功举办全省专利转化运用现场对接活动,推动10个高价值专利在温落地。健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扩展品牌指导服务站网点覆盖面,建成45家品牌指导服务站。

三、强化要素支撑,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推动企业健康成长。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之城、中小微企业友好城市“双城联创”行动,强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2023年全市新设民营企业7万户、总数达到39.4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总数首超9000家(达9237家),居全省第2。强化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培育20条举措,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72家、居全省第4,省级“隐形冠军”企业60家、居全省第2,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家,居全省第4。

二是强化企业用地保障。迭代升级“数据得地”机制,印发《温州市工业企业“数据得地365”预评审工作指引(2.0版)》,将政策覆盖面拓展到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数据得地365”预评审系统投入试运行,推动供地从“人工筛选”到“数据智配”迭代。截至5月底,已通过“数据得地365”预评审工作机制向104个优质企业项目供地3495.5亩。迭代升级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政策2.0版,创新推进“轻工上楼”“上下游配套上楼”,每季度召开全市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现场会,推动各地掀起攻坚热潮。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累计整治低效工业用地3.05万亩、拆除老旧工业区1.08万亩、拆后供地5308亩、拆后新开工建设1297万平方米。

三是加强金融要素保障。引导银行机构围绕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大力推广科创指数贷、“两个健康”积分贷,切实强化对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2023年全市新增民营经济贷款1289.3亿元;今年截至5月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比年初新增312.1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达16%,无还本续贷余额1805.3亿元、较年初增长18%,“科创指数贷”余额376.69亿元、较年初增长33%。

四是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落实新型研发机构“十个一批”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整合产业链资源,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2家(其中省级11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475家。今年以来开展4期新型研发机构联盟活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赋能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制订产业规划和实施意见。今年1-5月,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555.2亿元,增加值205.58亿元、增速13.8%,居全省第3。

四、坚持助企稳企,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方面,持续推进企业纾困解难。迭代升级“帮企云”3.0,优化“两个健康”直通车机制,进一步畅通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反映和化解渠道。今年以来,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共召开直通车会议43期,办结问题122个。完善“帮企云”一表通管数据晾晒机制,今年以来收集各类涉企诉求2399个,化解率98.7%。迭代建设“帮企云·企业之家”平台,构建“审批办事、政策服务、诉求咨询、服务超市”四大功能模块,建设智能辅助决策分析系统。

另一方面,持续助力企业人士健康成长。推动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级指标体系完善升级,温州“两个健康”评价体系浙江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成为全国首个关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的省级地方标准。赋能新生代企业家,指导市新企联、市青创会赴上海开展“青创·新业”。持续实施“品质温商”提升工程,举办新质生产力专题研修班,为温州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指导与帮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两部《条例》,坚定不移加大改革推进力度,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改善,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进条例政策宣贯。围绕企业迫切需求,全方位、普适性解读宣传条例,提高全社会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迭代升级“帮企云”增值服务,做强政策计算器,强化涉企数据归集应用,建立涉企服务数据共享清单。二是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环境。进一步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常态化高质效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案件办理。持续开展“法律行”活动,提高全市企业依法维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三是推动更加精准要素配置。持续推行“数据得地”,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企业不缺空间。深化“数据得贷”改革,大力推广科创指数贷、“两个健康”积分贷,推动制造业与金融协同和高质量发展。四是提供更加优质惠企服务。持续迭代“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实施企服中心一体融合改革,加快构建“助企半小时服务圈”,做好企业问题跟踪分析,确保全年企业问题化解率达95%以上。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