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2024-11-07 信息来源: 市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海洲

(2024年10月24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3年10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四点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方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对照审议意见逐条研究、认真落实,现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主要工作成效

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战略机遇,将2000年之前建成的453个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整治类改造计划,目前已实施改造320个,惠及居民10万余户,改造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22亿元,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7亿元,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得省级考核优秀,共有3个项目列入住建部联系点。同时,积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动员居民出资等举措被住建部列入可复制经验清单。

(一)提速增效,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全市“一盘棋”思维,构建“市级指导,县级统筹,镇街落实”改造协调机制,进一步落实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谋划、方案联审、通报考核等工作。二是持续推进改造。按照“能改则改,愿改尽改”原则,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再次列入全省“七优享-住有宜居”工程,全市计划开工37个,任务量全省第二,目前已开工32个。同时,今年全市共有4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批中央补助资金,项目数量与获批资金均为全省第二。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路灯照明缺失、蜘蛛网密布等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开展城镇老旧小区补短板行动。今年以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共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84个,“一老一少”场景改造13处,无障碍设施改造95处,新增停车位254个,新增健身场所17处,水电气信等各类老化管线改造超80公里。

(二)片区统筹,提升改造品质。一是综合利用城市体检成果。一体推进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建立“先体检、后改造”工作机制,根据小区“体检报告”,重点消除老旧小区安全隐患,同时联动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二是连片推进改造工作。将“改小区”变成“改片区”,统筹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社区建设多样化和完整性,如鹿城区月泉、凌云两个老旧小区将小区内原社区部分办公空间按照同步规划设计、同步组织实施、同步验收交付的要求,由政府出资打造集睦邻客厅、健康驿站、便民服务站等功能的超千平方米文化阵地。三是加大工作督导力度。组织开展“不打招呼、随机抽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专项检查行动,对全市制发整改通知书数91份,整改问题240个,切实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降低施工前后信访、投诉等压力,减少施工可能带来的噪音、环境污染等扰民问题。

(三)整合资源,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全力争取上级补助。2023年以来,全市申请获得各项上级补助资金2.0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4亿元,省级补助资金0.63亿元。二是积极引导居民出资。进一步推广竞争性申报机制,如鹿城区尊荣及安富老旧小区经过扎实的宣传发动和资金筹集,以改造意愿率高(意愿率90%)、居民及社会出资高(居民出资425.8万元,引入社会资金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4.4%)、参与程度高等优势,成功申请获批中央补助资金703万元,有力保障旧改顺利实施。三是争取金融信贷支持。将实施时序一致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包统一立项,挖掘服务设施、停车位、充电桩等项目运营收益,平衡其他改造内容支出,破解单个小区规模小、空间窄、收益低问题,满足专项债本息覆盖率要求,2023年以来共发行旧改专项债1.9亿元。

(四)长效管理,巩固改造成效。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项目在改造前建立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结合“两无小区”清零行动,全面实施物业管理,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主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成果。二是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根据改造小区面积,在项目启动申请时聘请2-9人组成群众监督团,并颁发聘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团对小区“人头熟、情况明、问题清”的优势和“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作用,架起部门、街道、施工方、设计单位和居民多方之间的沟通桥梁。截至目前,已在聘请群众监督员126人,47个小区实行民生工程居民评判。三是建立居民自治机制。把“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的理念贯穿到小区后续管理中,进一步培育居民主人翁意识,提升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如乐清市银河花园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引进专业化物业公司的同时,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实抓好“1+3+X”组织体系,形成“社区党委+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小区居民”的“五方联动”的共治新格局,推动过去单向“管理”向共同“治理”转变。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城镇老旧小区补短板行动,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一)梳理盘点,确保圆满收官。全面梳理五年行动计划,对各县(市、区)计划完成情况和工作绩效进行审核,对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进行查漏补缺。在摸清剩余未改造小区居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最后一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确保五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

(二)把脉定向,推动精准改造。对剩余拟改造的老旧小区开展全面体检,找准安全隐患和设施、服务短板。依据体检结果和居民意愿,按照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工作标准制定“一小区一对策”,合理确定改造内容、改造方案和建设标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三)协同推进,整合资源力量。进一步协调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和供水、供电等企事业单位,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形成旧改推进合力。在资金调配和基建配套上,统筹污水零直排、海绵城市等条线资金资源,协调水电、燃气、市政等部门施工时序,一揽子解决老旧小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做到建设和改造一次到位。

(四)积极谋划,申报各类补助。以“两新”“两重”工作为契机,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对接,谋划申报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向上争取更多补助资金。指导各县(市、区)提前包装剩余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为未来向上争取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打好基础。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