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24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等要求,现将2023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不含金融企业)
1.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7214.7亿元,负债总额11739.56亿元,所有者权益5475.13亿元,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5185.1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8.35%、20.94%、13.15%、13.55%;资产负债率68.2%,较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其中:
市本级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054.81亿元,负债总额3375.71亿元,所有者权益1679.1亿元,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1456.7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48%、0.08%、-4.49%、-5.25%;资产负债率66.78%,较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034.28亿元,负债总额2726.76亿元,所有者权益1307.52亿元,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1085.2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7%、21.05%、11.27%、11.05%;资产负债率67.59%,较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县(市、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159.89亿元,负债总额8363.85亿元,所有者权益3796.04亿元,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3728.3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9.16%、32.05%、23.21%、23.09%;资产负债率68.78%,较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
2.运营情况。2023年,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1.57亿元,较上年增长14.75%;利润总额-30.04亿元、净利润-37.6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亏10.23亿元和9.58亿元;收入利润率-3.89%、净资产收益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下同)-0.73%,较上年分别下降0.95和0.12个百分点。其中:
市本级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4.86亿元,较上年增长3.34%;利润总额-15.56亿元、净利润-20.2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亏2.3亿元和1.69亿元;收入利润率-3.84%、净资产收益率-1.23%,较上年分别下降0.46和0.17个百分点。其中: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5.77亿元,同比增长11.78%;利润总额-10.14亿元、净利润-14.3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亏6.17亿元和6.41亿元;收入利润率-2.7%、净资产收益率-1.12%,较上年分别下降1.52和0.43个百分点。
县(市、区)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6.71亿元,较上年增长30.68%;利润总额-14.48亿元、净利润-17.4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亏7.92亿元和7.89亿元;收入利润率-3.95%、净资产收益率-0.49%,较上年分别下降1.61和0.16个百分点。
3.上缴税费情况。2023年,全市国有企业上缴税费45.21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其中:市本级国有企业上缴税费22.45亿元,较上年减少8.97%(包括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上缴税费21.23亿元,较上年增长5.84%);县(市、区)国有企业上缴税费22.76亿元,较上年增长14.36%。
4.国有资产交易情况。2023年,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交易项目共计1525项。其中:资产转让76项,标的账面值1287万元,成交金额1890.14万元,比账面值增值46.86%;增资扩股1项,增资金额3907.2万元;资产租赁1448项,当年成交金额2.22亿元;无产权转让事项。
5.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支出情况。收入1.4亿元,增长 4.7%,完成预算的118%;加上转移性收入0.11亿元,收入合计1.51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5亿元,下降30.7%,完成预算的72.7%;加上转移性支出1.01亿元,支出合计1.51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6.负责人薪酬情况。2023年度,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平均薪酬67.23万元(含任期激励),比上年下降3.26%;集团副职为正职年薪的85%,其中常务副书记和常务副总经理为正职年薪的90%。
7.境外国有资产情况。截至2023年底,我市有境外国有企业1户,资产总额4216.82万元,负债总额3047.27万元,所有者权益1169.55万元,资产负债率72.26%。2023年营业收入3.4亿元,较上年增长21.55倍;利润总额6.09万元,较上年增长43.63%。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1.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金融企业资产总额5408.72亿元,负债总额4901.37亿元,所有者权益507.3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0.29%、20.07%和22.5%;所有者权益中,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354.46亿元,较上年增长17.65%;资产负债率90.62%,较上年降低0.17个百分点。其中:
市本级金融企业资产总额5392.16亿元,负债总额4898.86亿元,所有者权益493.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0.4%、20.09%和23.6%;所有者权益中,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340.87亿元,较上年增长18.39%;资产负债率90.85%,较上年降低0.24个百分点。
县(市、区)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6.56亿元,负债总额2.51亿元,所有者权益14.06亿元,较上年分别下降6.65%、7.38%和6.45%;所有者权益中,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13.58亿元,较上年增长1.65%;资产负债率15.16%,较上年降低0.13个百分点。
2.运营情况。2023年度,全市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93亿元,较上年增长11.85%;利润总额25.23亿元、净利润23.0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4.79%和33.29%;总资产收益率0.47%,较上年降低0.07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4.54%,较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其中:
市本级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45亿元,较上年增长11.91%;利润总额25.07亿元、净利润22.91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5.05%和33.66%;总资产收益率0.46%,较上年降低0.0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4.64%,较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
县(市、区)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48亿元,较上年增长2.13%;利润总额0.17亿元、净利润0.1亿元,较上年分别下降10.53%和23.08%;总资产收益率1.03%、净资产收益率0.71%,较上年分别降低0.22和0.17个百分点。
3.上缴税费情况。2023年,全市金融企业上缴税费39.89亿元,较上年增长171.92%。其中:市本级金融企业上缴税费39.83亿元,较上年增长172.44%;县(市、区)金融企业上缴税费583.59万元,较上年增长3.21%。
4.负责人薪酬情况。2023年,全市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总额3911.18万元,平均年薪为105.71万元。
5.投向和布局情况。全市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投向覆盖银行、担保、金融资产管理等金融行业,目前资产分布以银行业为主体。截至2023年底,银行类资产总额5020.67亿元,负债总额4732.89亿元,占金融企业资产总额的92.83%和负债总额的96.56%。按行业布局划分,投向担保类10户,银行类1户,保险类1户,金融资产管理类1户,其他类2户。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1.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5283.24亿元、负债总额889.36亿元、净资产4393.8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48%、8.54%和10.88%。
按隶属关系分析,市本级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408.02亿元、负债总额56.11亿元、净资产351.91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9.62%、-11.19%和13.87%;县(市、区、功能区)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4875.22亿元、负债总额833.25亿元、净资产4041.9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55%、10.19%和10.63%。
按单位性质分析,全市行政单位资产总额2597.81亿元、负债总额378.06亿元、净资产2219.7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59%、-8.43%和8.41%;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685.43亿元、负债总额511.30亿元、净资产2174.1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5.66%、25.78%和13.51%。
2.资产构成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市流动资产943.8亿元,占比17.86%;固定资产605.14亿元,占比11.45%;在建工程1853.91亿元,占比35.09%;无形资产44.68亿元,占比0.85%;长期投资20.75亿元,占比0.39%;公共基础设施1792.62亿元,占比33.93%;政府储备物资1.10亿元,占比0.02%;文物文化资产0.37亿元,占比0.007%;保障性住房12亿元,占比0.23%;其他资产8.88亿元,占比0.17%。
3.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2023年,全市配置资产账面原值438.45亿元。其中:配置固定资产193.11亿元,占比44.04%;配置无形资产9.54亿元,占比2.18%;配置在建工程235.8亿元,占比53.78%。
(2)资产使用情况。2023年,全市新增出租出借资产账面原值9.22亿元,其中:行政单位6.09亿元,事业单位3.13亿元。新增对外投资资产价值0.63亿元。
(3)资产处置情况。2023年,全市处置资产账面原值33.83亿元。按单位性质分析,行政单位17.6亿元,事业单位16.23亿元;按处置方式分析,主要是无偿划转24.13亿元,报废9.15亿元。
(4)资产收益情况。2023年,全市实收资产收益2.81亿元。其中:资产出租出借收益1.43亿元(含房屋租金收入1.26亿元),对外投资收益0.2亿元,资产处置收益1.18亿元。
4.资产总体绩效情况
(1)资产配置效率。截至2023年底,全市人均(含编制外聘用人员,下同)占有办公室使用面积7.77平方米;人均占有设备数量112.9(个、台、辆等),其中人均占有单价100万(含)以上设备(不含车辆)0.19(个、台、辆等)。
(2)资产使用效益。截至2023年底,全市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原值合计1028.3亿元,其中在用993.41亿元,资产利用率96.61%;闲置2.3亿元,资产闲置率0.22%。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原值23.82亿元,出租出借收益率5.98%。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1.主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1)土地资源情况。全市市域土地面积121.03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总面积20.72万公顷。国有土地中,国有建设用地7.12万公顷、国有农用地5.13万公顷、国有未利用地8.47万公顷,占比分别为34.37%、24.75%、40.88%。
(2)矿产资源情况。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19种,新划分矿产地66处。优势矿种为明矾石、叶腊石及饰面用石材、建筑用石料等。建筑用石料资源极为丰富,金属矿产贫乏,地热资源潜力较大。
(3)森林资源情况。全市森林面积1066.13万亩,森林蓄积量4287.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73%,共有省级以上公益林479.15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49.15万亩。
(4)水资源情况。全市水资源总量103.23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1.3678亿立方米,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8676亿立方米。
(5)海洋资源(海域、无居民海岛)情况。我市管辖海域面积86.49万公顷,共有海岛711.5个(横仔屿为温州市和台州市共有),包含有居民海岛35个,无居民海岛676.5个;全市大陆海岸线长度约514千米。
(6)湿地资源情况。全市湿地面积22.3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8.45%,湿地保护率为61.09%,其中红树林地252.57公顷、森林沼泽0.41公顷。
(7)自然保护地情况。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31个(保护地优化整合后),面积30.36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3个(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公园28个。2023年,在我市自然保护地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3种。新增浙江省新记录2种、温州市新记录2种。
2.国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情况
2023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1201宗,总面积2957.72公顷,供应所得总价款489.23亿元,同比减少20.7%。其中,以出让方式供应1004.41公顷,出让成交价款487.82亿元。2023年末,全市在库储备土地总面积1324.64公顷,资产价值614.56亿元。
全市纳入统计口径矿山57个(固体矿产矿山47个、地热矿泉矿山10个),矿石采掘量2962.38万吨,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4.38亿元,利润8419.86万元,同比增长157%;税金13988.68万元,同比增长7.93%;矿业权累计出让1个,合同金额15.02亿元。
2023年,全市总用水量16.83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4.6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67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量5.55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用水量1.31亿立方米。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不含金融企业)
1.深化改革攻坚,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一是谋深做细顶层设计。根据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安排,组建温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院,制定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形成6大领域22大项改革措施和7项配套机制,聚力搭建大国投、大城发、大交通三大平台和优化整合房地产等八个专业板块。研究出台市属国企市场化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率先启动11家二级企业试点探索。二是创新推进一体化改革。聚力打造全市公用事业经营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公用事业发展统一资本运作、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市公用集团组建水务、燃气、环保三大集团,顺利接管乐清等8个县市涉改企业,完成股权划转价值近269亿元,成功获评3A信用评级。三是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国企资源+市场机制”合作模式,利用市属国资背景等优势,加强与协同产业头部企业的合作,近三年共新设合资企业15家。研究制定市属国企混改重点支持计划方案,积极探索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市场化、差异化管控。
2.注重服务大局,展现战略性功能新作为。一是扩投资优布局。引导市属国企聚焦主业持续深化与中铁二院、中石化、青山控股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积极向科创基地、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拓展,2023年完成投资351.2亿元。牵头组建温州数据交易中心,加快组建200亿元规模的“温创投”基金和50亿元规模的预制菜产业基金。二是抓项目提效能。引导市属国企加快推进市域铁路S3线、青文高速、瓯江引水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通车运营瓯越大道南段快速路、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市域铁路S2线。三是迎亚运惠民生。全方位参与“迎亚运、享赛事、游温州”活动,做好温州奥体中心等亚运场馆运维和硬件设施提升保障,累计接驳赛事观众超8.9万人次,打造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食材专仓温州分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3.强化风险防范,塑造规范化运营新质效。一是防范财务风险。完善全市监管国企到期债务动态监控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债务融资常态化培训交流机制,举办专题培训2期。推动高成本存量融资置换,完成存量融资置换393.58亿元、全周期节约利息成本10.9亿元;清理长期应收债权16.25亿元。二是提升资产效能。积极推进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全年完成产权办理75宗,激活资产价值超28亿元。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全面进场交易,全年累计进场交易1031宗、溢价率超3.95%。三是强化合规管理。印发《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试行)》及其行动方案,指导企业组建合规管理委员会,制定岗位合规职责清单等“三张清单”。市级层面聚焦授权放权,进一步明晰国资监管机构和国企的职责边界。
4.突出监管提效,优化管资本导向新架构。一是优化绩效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市属国企综合考核机制,实现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各类考核融合贯通、一体推进。坚持效益导向改革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企业内部分配机制,探索推进企业年金制度,试点推行中长期激励制度。二是完善综合监督体系。出台《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规范追责标准和工作流程。推进市属国企融资管理情况财务专项检查审计、二级企业运营管理专项审计、工程建设领域“挂证”问题整治、经营业绩考核审计质量评估等工作,督促开展监督追责,有效堵塞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三是建强数智管控模式。加快打造“国资大脑”,完善数据管控中心和“产业布局”等重大场景应用,编制印发《温州市国资监管业务数据指标库》,市属国企智慧用工管理系统等多个成果获评省级数字化改革典型案例。
5.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全方位引领新动能。一是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建立健全全市国企党建学习提示、片区联系等机制,落实“抓机关带系统”双重责任,坚持发展导向、以学促干,赋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二是培育新风新貌。强化政治建设,精心谋划“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国企”“‘八八战略’在身边”等系列活动,着力构建“瓯江红zhi国企”党建品牌“1+10+X”矩阵,获评《国企》党建品牌建设优秀案例。三是规范选人用人。扎实推进用工管理改革,建立用工总量核定模型并实施动态管控。强化引才用才机制建设,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加快充分竞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授权,集中统一履行市本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研究制定《局下属类金融企业权力责任清单》,明确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管理事项和权责边界,对清单事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二是强化考核引导。实施国有金融企业综合考核、经营业绩考核、负责人任期考核等,根据企业不同的功能定位及行业特性深化分类型、差异化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现业绩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考核、企业工资总额、负责人薪酬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引领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三是夯实基础管理。扎实推进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管理、财务监督、绩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全市国有金融资本变动及企业运营情况。
2.立足主责主业,提升金融国企核心竞争能力。一是深化担保机构体系改革。整合重组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27.35亿元,资信等级提高至AA+,并在鹿城、瓯海、洞头、龙港设立分公司,在文成设立子公司,协同县级担保机构共同构建市县联动、覆盖全域、高效运行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二是推动金控平台做大做强。市国金公司构建金融及类金融股权投资、政府产业基金管理、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板块,管理市属国有金融股权规模近65亿元,管理基金总规模300亿元,推动省“专精特新”(温州)母基金、数安港基金等一系列基金落地。三是推进城商银行向好发展。温州银行持续优化发展布局,着力提升经营质效,积极推动风险出清,经营指标快速增长,2023年末资产总额超5000亿元,存贷款余额超6000亿元,资产规模位居省内城商行第三,跻身中型银行之列。
3.聚焦重点领域,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促进股权投资发展。推动组建市本级新一轮“1+1+1”500亿元规模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构建全市千亿规模产业基金联动体系,我市母基金获评2023最受投资机构欢迎的地市政府LP全国第15名。出台《温州市加快基金业集聚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支持股权投资十条政策干货,鼓励投资市内实体企业。二是强化担保增信功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和资本金补充等配套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三农”等普惠领域,2023年末全市小微企业和“三农”政府性融资担保余额超230亿元。三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满意度,2023年末温州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比例达64.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3.45亿元、户数12.59万户,较年初分别增长29.2%和54.56%。
4.强化风险管理,严守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底线。一是创新开展国有金融企业微巡察。聚焦围绕中心大局、财务资产管理、金融业务管理等方面,着力找准查实问题,全面清理风险隐患,将深化改革与化解风险一体推进,实现财会监督成效与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衔接融合。二是推动完善企业风险管控制度。不断压实国有金融企业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引导企业聚焦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强化防控,细化完善风险管控制度,筑牢金融和财政风险的防火墙。三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温州银行坚持推进规模、风险、收益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推进不良贷款堵新清旧工作,强化新增不良管控,建立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风险偏好体系,加强信用风险精细化管理,整体发展态势进一步转优向好。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资产管理基础持续夯实。一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确立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直接支配”的管理体制,政府对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负总责,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根据职责和权限分层次进行管理,公共基础设施等具有行业特性或需要重点管理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分级分层分类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二是制度体系日益健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温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制定(修订)资产配置、出租、处置等管理办法和资产配置标准,创新出台公物仓、资产绩效评价等制度和学校资产配置标准、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细则等行业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三是监督管理持续加强。认真落实政府会计准则和资产管理制度等要求,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资产内控机制,强化资产入账登记、竣工财务决算、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基础工作,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规范全口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力夯实资产管理工作基础。
2.资产重点领域管理加码发力。一是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聚焦资产管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楼堂馆所管理问题、资产处置管理问题、有偿转让国有资产虚增收入问题等专项整治,严肃财经纪律,守牢风险底线,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修订出台《温州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晰办公用房“五统一”管理范围和边界,细化出租、出售、征收、调剂等具体流程。出台《办公用房配置管理规范》《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规范》等4项地方标准,促进管理更加精准规范。同时,将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使用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突出抓好问题整改,促进规范管理和使用。三是推动资产盘活利用。聚焦低效运转和闲置的房屋、办公设备家具等资产,坚持依法依规和因地制宜相结合,深入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盘活行政事业资产账面原值38.45亿元,实现盘活收入12.45亿元。
3.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有效发挥。依托市本级政府公物仓(三仓融合)资产共享共用平台,有效发挥国有资产循环利用最大效应,累计办理资产调拨和借用307起、捐赠资产14笔,节约财政资金近2500万元,获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优秀实践案例。一是坚持“入口关”能收不弃。将闲置、超标、国产替换等可重复使用资产,审计、巡察、财政检查发现未按规定购置资产,机构改革后多余资产以及罚没且难以拍卖、变卖或捐赠资产等及时纳入公物仓统一管理。2023年以来,共接收和重新利用亚运、疫情防疫物资800余件,价值约130万元,并完成市外办原侨建社等历史遗留闲置房产接收工作,实现公物仓从管理办公设备、家具到房产的突破。二是坚持“配置关”能调不买。年度预算执行中鼓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调减配置预算,单位新增以及临时机构、重大会议活动等涉及的资产配置优先通过公物仓调剂、借用解决,累计促成亚运会温州分赛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园博会等重大会议活动专班资产借用33起。三是“处置关”能出不压。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及时报废处置,避免长期积压。2023年以来,累计对3114件罚没物资进行公开拍卖且全部成交,公益捐赠物资513件,实现公物仓、罚没仓和公益仓“多仓合一”,相关做法被省财政厅发文推广。
4.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创新深化。以获批省财政厅探索数据资产管理工作试点为契机,创新实现数据资产确认登记“全国首单”,被财政部确认为数据资产管理工作试点单位。一是从案例入手,把探索数据资产确认登记作为标志性成果打造。以温州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以该企业数据资源“信贷数据宝”为案例,制订数据资产确认工作办法,组织专家集中评审论证,根据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精神,以政府授予的公共数据处理者权益(即加工使用权和经营权)进行确权并确认登记为企业数据资产,以点带面破解数据资产确权难、确认难和计量难“三大难题”。二是从规则入手,使探索数据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探索数据资产管理试点的试行意见》,为财政部出台数据资产管理政策文件提供温州经验。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省级地方标准《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为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提供基本指引。三是从服务入手,将受惠对象扩大至全体企业。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展战略合作,联合会计税务评估专家服务团,深入中国(温州)数安港和企业开展“红专惠企行”活动,为数据资产入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1.聚焦“空间重构”,完善规划管理新体系。一是着力构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体系。出台温州市深化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提出5大方面24项改革举措,全面深化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机制改革。二是着力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完成温州市本级和包含市辖区在内的9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我市历史上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中心城区人口容量从350万上升到700万,规划控制范围面积从980平方公里扩展到2622平方公里,城市可建设空间总量由原来全省第7提升到全省第3。三是着力提升城市设计品质。建立城市总规划师工作制度,完成瓯江新城综合发展规划和“一核一带十片”12个片区规划,推进市域一体化布局。构建全国首个第五立面管控体系,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2.聚焦“量质并举”,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一是高标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善田长制,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率全省之先出台地市级十五条工作措施,首创耕地保护巡查监管工作规程。完善耕地智保闭环处置机制,形成高效协同的耕地保护格局。二是高质量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苍南县金乡镇等4镇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获评全省首批试点。完成永农集中连片整治任务6.03万亩,完成率145%。谋划全省迄今为止单体最大的连片整治项目2.44万亩,获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新增耕地指标5089亩,完成率102%,同比增长11%;新增水田指标11905亩,完成率119%,同比增长44%;新增耕地和水田总量均创近3年最高。三是高规格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督察体系。率全国之先以市委名义出台自然资源督察办法,构建大综合督察格局。最高规格推动自然资源督察整改,2023年督察问题整改核销率99.48%,居全省第二,有关经验被省自然资源总督办发文推广。
3.聚焦“护航发展”,释放要素保障新动能。一是指标统筹高质高效。全省首创用地“指标银行”,获评全市第一批“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保障48个重大项目落地,保障用地面积2.32万亩,促成重大项目从组成报件到审批最短时间仅用7天。二是要素保障有力有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争取到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计划指标1.32万亩,完成率264%。争取到省重大项目全额统筹水田占补平衡指标5040亩,超前4年总和。提前1个月完成“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任务,报批42个,完成率200%,其中用地预审22个,排名全省第一。通过自然资源部“未批围而未填”处置方案备案7000亩。完成海塘安澜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用海报批2414亩,完成率161%。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6938亩,居全省第一。三是试点红利能争必争。全力争取到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20条突破性试点政策举措获部、省高度肯定,在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一次全国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介绍,3个典型案例被自然资源部向全国宣传推广,获评全省先进。取得全国唯一一个海岸线动态监测试点,目前镇安塘一期1700亩动态监测成果已上报自然资源部,为后期7200亩由海转陆、乃至中远期18.84万亩自然淤积高滩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先行经验,将有效缓解我市耕地后备资源极度紧缺局势,为温州注入全新发展空间。
4.聚焦“节约集约”,厚植资源配置新优势。一是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率先完成全国土地出让合同电子化和“一码管地”应用试点。全面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多个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二是有力推进工业用地保障。推广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限地价竞税收等供地形式,力推“数据得地”供地机制,获评“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工业上楼”经验做法获《自然资源报》深度报道,全年保障工业用地(用海)1.84万亩、完成率123%。三是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创新开展规划预留控制用地短期利用试点,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56万亩、完成率301%,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1.9万亩、完成率348.5%,处置闲置土地1137亩、处置率554.7%,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89万亩、完成率183%,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清理2.3万亩、创历史新高。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还较为单一,落实政府任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较多,涉足制造业等竞争类行业的偏少。二是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占比不高,企业经营效益普遍偏低,国有资本运作规模不大,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国有企业对政府性任务和政府性资源依赖性较大,市场竞争能力偏弱,参与市场性投资效果不佳。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方面。一是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仍需稳步推进。二是国有金融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营效益不高,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不足,外源资本补充渠道有限,核心竞争力仍有待加强。三是部分中小国有金融企业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应对与处置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风险抵御能力有待提升。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一是部门单位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职能定位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管理职责履行不够充分,管理基础有待夯实。二是部门单位资产管理较为粗放,存在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闲置未及时盘活等问题,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不够完善,资产管理质效有待提高。三是部门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等行业性资产管理的探索不够,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数据资产等探索路径有限,管理创新有待深化。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一是我市处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和加快建设全省第三极的关键期,对空间资源持续保持高度依赖和旺盛需求,而我市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禀赋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在国家管控政策持续趋紧的情况下,要素保障的压力也愈加突显。二是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属地政府依法用地意识仍有待提高,个别地方政府公建类项目仍存在未批先建、破坏耕地等现象,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现象,给全市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三是我市历史围填海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9.03万亩,其中约76%围填海处于可用待项目落地状态,全市“一盘棋”系统谋划项目落地的统筹机制仍待加强。
四、下步工作举措
(一)聚焦三大攻坚,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一是打好产业能级提升攻坚战。建立完善市属国企主业目录动态管理制度,面向战新产业投资超20亿元,完成房地产等8大板块整合,清理长期亏损子企业20家以上;做大做强温州数据交易中心,实现全年交易额10亿元。制定出台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加速推进“温创投”等基金项目落地,在产业拓展、效益提升等方面打开新的突破口;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基金运营专业团队。组建市属科创人才产业投资主体,指导国企牵头或参与组建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10个以上;探索编制市属国企关键技术攻关清单;用足用好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推动研发投入增幅20%以上。二是打好企业治理提效攻坚战。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力争所属竞争类企业改革比例达50%;稳妥推进一体化改革,推进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区域产业联动;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动职工持股和项目跟投试点。推进授权放权,动态优化国资监管事项清单和授权放权清单;深入开展合规风险专项排查整治,编制首批3个以上专项合规管理指南,健全企业内部法律顾问制度。加大经营管理等人才招引力度,深入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建立完善市属国企二级公司负责人常态化交流机制;探索建立市属国企专业人才认定办法。扎实推进市属国企国有资产盘活增效行动,全面开展市属国企国有资产清底攻坚,指导企业采取出租出售闲置低效资产、办理权证、运用市场化金融工具、清理应收款项等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益;推进市属国企停车场(库)集约化经营管理,打造“国资停车一张网”,进一步提升资产运营收益;着力打造公众有感的国有资产交易信息公示平台,提升资产进场交易效能;持续深化历史遗留权证问题化解工作。三是打好国资监管提质攻坚战。完善差异化分类考核机制,推动市属国企内部分配机制改革,探索工资额度预留改革资金;指导各集团全力推进所属企业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稳妥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着力打造“业务监督、审计监督、追责问责”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督工作格局,完善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加强经营投资容错免责指导意见;持续优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继续抓好高利率融资置换,稳妥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深入开展党委“领航发展”项目晾晒、党支部(党总支)“赋能发展”案例比拼、党员干部“微光成炬”选树宣传;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打响“瓯江红zhi国企”党建品牌;优化完善“1+5+N”清廉国企建设工作体系,持续深化二三级企业正风肃廉专项行动。
(二)围绕三大任务,推动国有金融资本健康发展。一是持续深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管理职责,确保出资人职责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强化权责清单管理运用,科学界定出资人职责边界,有效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经济活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企业加强行权能力建设,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积极支持国有金融企业做强做优。支持国有金融企业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增强公司资本实力,积极争取各类新业务资质,丰富金融服务功能,拓宽服务广度深度。持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综合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国有金融企业做优主业、做精专业,推动金融国资国企提质增效,促进地方金融产业实力不断壮大。强化国有金融企业职能地位,加大信贷、基金、担保等金融服务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三是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主线,统筹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扎实推进金融国资领域重点工作。落实风险预判预警,加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研判,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尽早识别、尽早发现、尽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企业资产质量管理,做实资产风险分类,真实公允反映经营成果。加强金融领域财会监督,提升财会监督效能,促进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三)落实三项工作,提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效能。一是落实责任,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充分认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各部门、各单位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把资产管理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强化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管理人员,落实管理责任。抓好宣传培训,提高资产管理干部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二是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质量效益。深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机制,严格各类资产的会计核算和重点环节管理,确保全面、真实、准确反映资产家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聚焦直管公房、办公用房和自管公房等各类房产,开展盘活提质专项行动,通过出租、出售、调拨、置换、转换用途等多种方式,加强房产科学管理、分类处置,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管理效能。推动资产管理业务与信息技术适度融合,做好业务需求梳理和问题汇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优化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完善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三是大胆探索,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选取相关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行业性资产,开展调查研究,促进规范管理和盘活利用。推动以公物仓为基础、罚没仓为补充、公益仓为提升的“三仓融合”资产共享共用机制走深走实,出台管理细则,完善工作机制,延伸管理范围。部署开展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和数据资产管理工作,探索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软件资产)授权运营,促进无形资产盘活增值;加强数据资产课题研究,为规范数据资产管理和纳入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建言献策。
(四)实现三个突破,提高自然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空间重构取得新突破。深化“空间重构”体系建设,创新构建“空间指标蓄水池”;完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评估、监测、预警闭环管理;深化驻镇村规划师制度,按需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构建“全域协同”都市格局,做好8个片区规划的整合提升和20个控规单元的优化修编,高质量完成瓯江新城综合发展规划,深化TOD战略研究,开展8个公配设施专项规划修编。打造“精致特质”城市风貌,聚焦古城区、滨江商务区等重点片区,出台风貌管控技术性文件,持续做好瓯江两岸城市风貌“精细化”管控,打造拥江城市景观风貌管控“温州样板”。二是要素保障取得新突破。坚持“存量优先”用地思路,全力推进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科学制定试点政策体系,加速释放试点红利。加快推进土地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全力加强工业用地用海资源保障,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数据得地”供地机制,建立储备土地资产报告制度,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8+4”经济政策体系自然资源要素清单,升级新一轮“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确保项目保障数及完成数保持全省前列。快速推进开展海岸线动态监测试点工作,加强海塘安澜、海上清洁能源、临港产业等重点领域海洋资源保障。实行建筑石料稳价和保供并重,稳定矿产资源开采能力。严格落实新设矿业区空间管控和“双规模”要求,持续提升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持续深化“林长+检察长+警长”的协同治理机制,大力推进互花米草除治,守住生态安全。全面落实“田长制”,高质量完成“省考”、助力“国考”。联动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和“产城人文景生”融合发展,打造共富先行示范项目。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矿山治理,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生态化”绿色矿山为主抓手,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国地矿领域标志性成果。
附件:1.2023年度全市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表
2.2023年度全市国有企业运营情况表
3.2023年度全市国有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表
4.2023年度全市国有金融企业运营情况表
5.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表
6.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构成情况表
7.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表
8.2023年度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表
9.2023年度全市储备土地面积及价值情况表
10.2023年度全市矿业结构构成表
11.2023年度全市水资源总量总体情况表
12.2023年度全市用水量与耗水量结构情况表
附件1
2023年度全市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单位分类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 | 国有资本及权益 | 资产负债率(%) |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减 | |
全市 | 17,214.70 | 18.35 | 11,739.56 | 20.94 | 5,475.13 | 13.15 | 5,185.12 | 13.55 | 68.20 | 1.46 |
1.市本级 | 5,054.81 | -1.48 | 3,375.71 | 0.08 | 1,679.10 | -4.49 | 1,456.75 | -5.25 | 66.78 | 1.04 |
其中:市国资委监管企业 | 4,034.28 | 17.70 | 2,726.76 | 21.05 | 1,307.52 | 11.27 | 1,085.23 | 11.05 | 67.59 | 1.87 |
市级文化企业 | 10.29 | -47.49 | 5.44 | 7.96 | 4.85 | -66.70 | 4.83 | -66.80 | 52.89 | 27.17 |
市级功能区企业 | 995.82 | -40.17 | 637.03 | -42.59 | 358.79 | -35.35 | 358.79 | -32.59 | 63.97 | -2.69 |
其他市级企业 | 14.42 | -25.12 | 6.48 | 10.26 | 7.94 | -40.66 | 7.90 | -40.85 | 44.95 | 14.42 |
2.县(市、区) | 12,159.89 | 29.16 | 8,363.85 | 32.05 | 3,796.04 | 23.21 | 3,728.36 | 23.09 | 68.78 | 1.51 |
附件2
2023年度全市国有企业运营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单位分类 | 营业收入 | 利润总额 | 净利润 | 收入利润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上缴税费 |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减 | 本年 | 同比增减 | 本年 | 同比增减 | 本年 | 同比增减 | 本年 | 同比增长(%) | |||||
全市 | 771.57 | 14.75 | -30.04 | -10.23 | -37.66 | -9.58 | -3.89 | -0.95 | -0.73 | -0.12 | 45.21 | 1.45 | ||||
1.市本级 | 404.86 | 3.34 | -15.56 | -2.30 | -20.22 | -1.69 | -3.84 | -0.46 | -1.23 | -0.17 | 22.45 | -8.97 | ||||
其中:市国资委监管企业 | 375.77 | 11.78 | -10.14 | -6.17 | -14.36 | -6.41 | -2.70 | -1.52 | -1.12 | -0.43 | 21.23 | 5.84 | ||||
市级文化企业 | 5.12 | -2.34 | -2.14 | -0.84 | -2.14 | -0.84 | -41.90 | -17.09 | -22.26 | -13.69 | 0.31 | 8.28 | ||||
市级功能区企业 | 16.44 | -61.97 | -3.81 | 4.63 | -4.25 | 5.46 | -23.18 | -3.66 | -1.21 | 0.49 | 0.71 | -82.70 | ||||
其他市级企业 | 7.54 | 5.31 | 0.54 | 0.09 | 0.53 | 0.09 | 7.14 | 0.85 | 6.74 | 3.19 | 0.19 | -3.42 | ||||
2.县(市、区) | 366.71 | 30.68 | -14.48 | -7.92 | -17.44 | -7.89 | -3.95 | -1.61 | -0.49 | -0.16 | 22.76 | 14.36 |
附件3
2023年度全市国有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单位分类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 | 国有资本及权益 | 资产负债率(%) |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减 | |
全市 | 5408.72 | 20.29 | 4901.37 | 20.07 | 507.35 | 22.5 | 354.46 | 17.65 | 90.62 | -0.17 |
按隶属关系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1.市本级 | 5392.16 | 20.4 | 4898.86 | 20.09 | 493.3 | 23.6 | 340.87 | 18.39 | 90.85 | -0.24 |
2.县(市、区) | 16.56 | -6.65 | 2.51 | -7.38 | 14.06 | -6.45 | 13.58 | 1.65 | 15.16 | -0.13 |
按行业类型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1.银行类 | 5020.67 | 22.07 | 4732.89 | 21.20 | 287.79 | 38.34 | 137.77 | 39.23 | 94.27 | -0.67 |
2.保险类 | 0.097 | -3.00 | 0.057 | -5.00 | 0.04 | 0.00 | 0.04 | 0.00 | 59.18 | -2.73 |
3.金融资产管理类 | 193.73 | 3.06 | 112.86 | -6.11 | 80.87 | 19.35 | 80.87 | 19.35 | 58.26 | -5.69 |
4.担保类 | 45.1 | -3.67 | 6.98 | 12.76 | 38.12 | -6.18 | 37.35 | -4.13 | 15.48 | 2.26 |
5.其他类 | 149.12 | 0.49 | 48.58 | -4.20 | 100.53 | 2.91 | 98.42 | 2.97 | 32.58 | -1.59 |
附件4
2023年度全市国有金融企业运营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单位分类 | 营业收入 | 利润总额 | 净利润 | 总资产收益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上缴税费 |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减 | 本年(%) | 同比增减 | 本年 | 同比增长(%) | |
全市 | 86.93 | 11.85 | 25.23 | 14.79 | 23.02 | 33.29 | 0.47 | -0.07 | 4.54 | 0.27 | 39.89 | 171.92 |
按隶属关系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市本级 | 86.45 | 11.91 | 25.07 | 15.05 | 22.91 | 33.66 | 0.46 | -0.08 | 4.64 | 0.24 | 39.83 | 172.44 |
2.县(市、区) | 0.48 | 2.13 | 0.17 | -10.53 | 0.1 | -23.08 | 1.03 | -0.22 | 0.71 | -0.17 | 0.06 | 3.21 |
按行业类型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银行类 | 73.71 | 27.86 | 18.3 | 51.24 | 17.53 | 89.51 | 0.36 | 0.03 | 6.09 | 0.92 | 38.39 | 276.37 |
2.保险类 | 0.03 | 0.00 | 0.01 | 0.00 | 0.01 | 0.00 | 10.46 | 1.5 | 24.31 | 2.26 | 0.0007 | 0.00 |
3.金融资产管理类 | 8.19 | -44.11 | 6.16 | -28.17 | 4.87 | -30.73 | 3.18 | -1.46 | 6.02 | -4.77 | 1.19 | -69.95 |
4.担保类 | 2.47 | -5.73 | 0.48 | -48.39 | 0.34 | -50.00 | 1.06 | -0.92 | 0.89 | -0.76 | 0.2 | -59.18 |
5.其他类 | 2.52 | -8.70 | 0.29 | -23.68 | 0.27 | -6.90 | 0.2 | -0.06 | 0.26 | -0.05 | 0.11 | 266.67 |
附件5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表 | |||||||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单位分类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净资产 |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
全市 | 5283.24 | 10.48% | 889.36 | 8.54% | 4393.88 | 10.88% | |
按隶属关系分: | —— | —— | —— | —— | —— | —— | |
1.市本级 | 408.02 | 9.62% | 56.11 | -11.19% | 351.92 | 13.87% | |
2.县(市、区、功能区) | 4875.22 | 10.55% | 833.25 | 10.19% | 4041.97 | 10.63% | |
按单位性质分: | —— | —— | —— | —— | —— | —— | |
1.行政单位 | 2597.81 | 5.59% | 378.06 | -8.43% | 2219.75 | 8.41% | |
2.事业单位 | 2685.43 | 15.66% | 511.30 | 25.78% | 2174.13 | 13.51% |
附件6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构成情况表 | |||||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资产分类 | 资产价值 | 占比 | 同比增长 | ||
2022年 | 增加额 | 增长率 | |||
资产总计 | 5283.24 | 100.00% | 4782.13 | 501.11 | 10.48% |
其中:流动资产 | 943.80 | 17.86% | 909.30 | 34.50 | 3.79% |
固定资产 | 605.14 | 11.45% | 509.36 | 95.77 | 18.80% |
在建工程 | 1853.91 | 35.09% | 1624.90 | 229.01 | 14.09% |
无形资产 | 44.68 | 0.85% | 44.76 | -0.08 | -0.18% |
长期投资 | 20.75 | 0.39% | 14.40 | 6.35 | 44.11% |
公共基础设施 | 1792.62 | 33.93% | 1663.47 | 129.15 | 7.76% |
政府储备物资 | 1.1041 | 0.02% | 0.8815 | 0.2226 | 25.26% |
文物文化资产 | 0.3682 | 0.01% | 0.3878 | -0.0196 | -5.06% |
保障性住房 | 11.9994 | 0.23% | 7.2880 | 4.7114 | 64.65% |
其他资产 | 8.88 | 0.17% | 7.3854 | 1.4947 | 20.24% |
附件7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表 | |||||||||||||||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单位分类 | 资产配置 | 资产使用 | 资产处置 | 资产收益 | |||||||||||
新增出租出借 | 新增对外投资 | ||||||||||||||
合计 | 固定资产 | 无形资产 | 在建工程 | 合计 | 行政单位 | 事业单位 | 合计 | 行政单位 | 事业单位 | 合计 | 对外投资收益 | 出租出借收益 | 处置收益 | ||
全市 | 438.45 | 193.11 | 9.54 | 235.80 | 9.22 | 6.08 | 3.13 | 0.63 | 33.83 | 17.61 | 16.23 | 2.81 | 0.20 | 1.43 | 1.18 |
1.市本级 | 75.92 | 59.26 | 2.97 | 13.69 | 2.83 | 0.86 | 1.97 | 0.01 | 4.72 | 3.20 | 1.52 | 1.12 | 0.13 | 0.90 | 0.09 |
2.县(市、区、功能区) | 362.54 | 133.86 | 6.57 | 222.11 | 6.38 | 5.22 | 1.16 | 0.62 | 29.11 | 14.40 | 14.71 | 1.69 | 0.07 | 0.53 | 1.09 |
附件8
2023年度温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表 | ||||||||||||||||||||
计量单位:宗、公顷、万元 | ||||||||||||||||||||
市 | 区县 | 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 按供应方式 | |||||||||||||||||
划拨 | 出让 | 租赁 | 作价出资或入股 | |||||||||||||||||
协议出让 | 招拍挂出让 | |||||||||||||||||||
宗数 | 面积 | 宗数 | 面积 | 宗数 | 面积 | 出让金额 | 宗数 | 面积 | 金额 | 宗数 | 面积 | 金额 | 宗数 | 面积 | 租金 | 宗数 | 面积 | 作价总额 | ||
温州市 | 市本级 | 24 | 108.34 | 11 | 69.88 | 13 | 38.46 | 170702.71 | 2 | 1.13 | 1307.71 | 11 | 37.33 | 169395.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鹿城区 | 145 | 228.10 | 102 | 129.88 | 41 | 90.32 | 1571560.21 | 4 | 3.29 | 2285.21 | 37 | 87.03 | 1569275.00 | 2 | 7.90 | 1068.00 | 0 | 0.00 | 0.00 | |
龙湾区 | 75 | 217.72 | 65 | 183.48 | 8 | 33.15 | 319820.18 | 1 | 0.25 | 120.18 | 7 | 32.90 | 319700.00 | 0 | 0.00 | 0.00 | 2 | 1.09 | 10032.95 | |
瓯海区 | 134 | 326.43 | 105 | 262.04 | 29 | 64.39 | 544860.36 | 4 | 4.39 | 19010.36 | 25 | 60.00 | 525850.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洞头区 | 27 | 111.21 | 21 | 25.17 | 6 | 86.04 | 33792.88 | 2 | 42.57 | 18022.88 | 4 | 43.47 | 15770.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永嘉县 | 74 | 243.68 | 45 | 153.60 | 29 | 90.08 | 133540.00 | 3 | 1.59 | 1291.00 | 26 | 88.50 | 132249.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平阳县 | 121 | 315.12 | 81 | 244.77 | 40 | 70.35 | 140896.00 | 1 | 0.28 | 299.00 | 39 | 70.07 | 140597.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苍南县 | 121 | 239.69 | 78 | 133.17 | 43 | 106.52 | 335768.58 | 4 | 0.89 | 398.58 | 39 | 105.63 | 335370.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文成县 | 57 | 148.92 | 39 | 104.50 | 18 | 44.41 | 14832.00 | 0 | 0.00 | 0.00 | 18 | 44.41 | 14832.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泰顺县 | 60 | 179.99 | 29 | 137.85 | 31 | 42.14 | 62654.00 | 0 | 0.00 | 0.00 | 31 | 42.14 | 62654.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瑞安市 | 180 | 350.43 | 97 | 211.98 | 82 | 137.54 | 597437.82 | 10 | 11.86 | 200517.14 | 72 | 125.68 | 396920.68 | 1 | 0.91 | 446.75 | 0 | 0.00 | 0.00 | |
乐清市 | 112 | 332.96 | 41 | 193.03 | 70 | 137.38 | 571898.03 | 16 | 26.72 | 59668.03 | 54 | 110.66 | 512230.00 | 0 | 0.00 | 0.00 | 1 | 2.55 | 2613.27 | |
龙港市 | 71 | 155.13 | 49 | 91.51 | 22 | 63.63 | 380413.23 | 1 | 1.82 | 1335.23 | 21 | 61.80 | 379078.00 | 0 | 0.00 | 0.00 | 0 | 0.00 | 0.00 | |
合计: | 1201 | 2957.72 | 763 | 1940.87 | 432 | 1004.41 | 4878176.01 | 48 | 94.80 | 304255.33 | 384 | 909.61 | 4573920.68 | 3 | 8.80 | 1514.75 | 3 | 3.65 | 12646.22 |
附件9
2023年度温州市储备土地面积及价值情况表 | ||||||
计量单位:公顷、万元 | ||||||
序号 | 行政区 | 2023年初在库储备 土地面积 | 2023年度新增储备 土地面积 | 2023年度供应储备 土地面积 | 2023年度在库储备 土地面积 | 2023年末在库储备土地 资产价值 |
1 | 市本级 | 121.38 | 28.94 | 20.87 | 129.44 | 1747171.10 |
2 | 鹿城区 | 144.17 | 46.34 | 49.02 | 141.49 | 712307.91 |
3 | 龙湾区 | 113.80 | 7.94 | 8.90 | 112.84 | 304152.62 |
4 | 瓯海区 | 127.54 | 32.83 | 43.41 | 116.95 | 112330.54 |
5 | 洞头区 | 38.31 | 42.68 | 41.22 | 39.77 | 129328.72 |
6 | 瑞安市 | 76.14 | 16.84 | 13.11 | 79.87 | 314883.15 |
7 | 乐清市 | 155.21 | 81.37 | 106.76 | 129.82 | 636363.40 |
8 | 龙港市 | 185.25 | 134.70 | 78.47 | 241.47 | 845161.45 |
9 | 永嘉县 | 189.82 | 110.43 | 94.28 | 205.98 | 1061160.82 |
10 | 平阳县 | 30.72 | 55.94 | 53.65 | 33.02 | 114786.00 |
11 | 苍南县 | 47.24 | 77.12 | 76.65 | 47.71 | 144280.13 |
12 | 文成县 | 26.17 | 1.44 | 4.17 | 23.45 | 11774.83 |
13 | 泰顺县 | 23.20 | 2.14 | 2.50 | 22.84 | 11939.14 |
14 | 合计 | 1278.93 | 638.71 | 593.00 | 1324.64 | 6145639.80 |
附件10
2023年度全市矿业结构构成表
矿种 | 矿山企业数(个) | 从业人员 (个) | 年产矿量 (万吨) | 年工业总产值 (万元) | 年利润总额 (万元) | 年税金总额(万元) | |
2023 | 2022 | ||||||
合计 | 57 | 57 | 1538 | 2962.38 | 143791.59 | 8419.86 | 13988.68 |
地下热水 | 3 | 3 | 17 | 10.56 | 142.56 | 32.26 | 23.60 |
普通建筑材料 用砂、石、粘土矿 | 34 | 34 | 1140 | 2762.03 | 112127.7 | -2847.16 | 8656.64 |
其他非金属 | 13 | 13 | 331 | 187.33 | 30937.36 | 11213.61 | 5296.12 |
矿泉水 | 7 | 7 | 50 | 2.46 | 583.97 | 21.15 | 12.32 |
附件11
2023年度全市水资源总量总体情况表
指标名称 | 2023年情况 | 2022年情况 | 对比变化情况 | ||||||||
水资源总量 | 其中 | 水资源总量 | 其中 | 较上年 | 较多年平均 |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地表水总量 | 地下水总量 | 地表水总量 | 地下水总量 | 增减量 | 增减比 | 增减量 | 增减比 | |||
103.2354 | 101.3678 | 1.8676 | 106.2274 | 104.4292 | 1.7982 | -2.992 | -2.87 | -34.5375 | -25.07 | ||
产水系数 | 0.53 | 0.56 | -0.03 | -5.36 | |||||||
产水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千米 | 85.4 | 产水规模:万立方米/平方千米 | 87.9 | -2.5 | -2.84 | ||||||
降水总量:亿立方米 | 194.35 | 降水总量:亿立方米 | 190.8934 | 3.4566 | 1.81 | -28.8978 | -12.94 | ||||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 | 1058 |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 | 1098 | -40 | -3.64 | ||||||
供水量:亿立方米 | 16.83 | 供水量:亿立方米 | 16.60 | 0.23 | 1.39 |
附件12
2023年度全市用水量与耗水量结构情况表
单位:亿立方米
指标名称 | 用水量 | 耗水量 | ||||||
增减变化对比 | ||||||||
2023年 | 2022年 | 增减量 | 增减比 | 2023年 | 2022年 | 增减量 | 增减比 | |
农田灌溉 | 5.5499 | 5.5319 | 0.018 | 0.33 | 4.1386 | 4.1270 | 0.0116 | 0.28 |
林牧渔畜 | 0.4971 | 0.3344 | 0.1627 | 48.65 | 0.4259 | 0.2870 | 0.1389 | 48.40 |
工业 | 2.6702 | 2.7387 | -0.0685 | -2.50 | 0.9304 | 0.9363 | -0.0059 | -0.63 |
城镇公共 | 2.1177 | 2.1333 | -0.0156 | -0.73 | 1.1017 | 1.1117 | -0.01 | -0.90 |
居民生活 | 4.6897 | 4.6353 | 0.0544 | 1.17 | 2.0710 | 2.0469 | 0.0241 | 1.18 |
生态环境 | 1.3086 | 1.2297 | 0.0789 | 6.42 | 1.2371 | 1.1613 | 0.0758 | 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