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2023-08-25 信息来源: 市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7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编制过程

编制实施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事关全市未来十五年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我市高站位、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刘小涛书记、张振丰市长高度重视,多次听取编制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做出重要批示。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领衔、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组建多专业联合团队编制。市资规局曾多次向省自然资源厅、市委市政府、各县(市、区)、部门进行汇报沟通与征求意见。2020年5月向省自然资源厅汇报阶段成果,2021年2月征求各部门意见,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分别向市委书记、市长汇报阶段成果。2023年3月向市人大城建工委和市政协汇报。同期,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会和市规委会审议,并开展第二轮向各县(市)和部门征求意见。3月29日上午,规划成果向市人大常委会葛益平主任做专题汇报。30日下午,通过张市长牵头的市规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4月3日,又专题向市政协陈作荣主席等专委汇报并审议。4月21日,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再次亲自在同济大学对成果征求的意见做最后的审查,并形成今天最终送审稿。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现状分析研判

彰显六个优势。规划结合“双评估”与“双评价”成果,综合分析得出温州保护和发展的六个主要优势:一是“山水林田湖草海岛”全要素生态本底条件优越。二是民营经济在温州经济中发挥支柱作用。三是城镇化发展进入品质提升阶段。四是文化积淀深厚,东瓯名城人文荟萃。五是市域共同富裕逐年改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逐年降低。六是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识别三个短板。温州面临三个主要短板:一是耕保任务艰巨,存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尤其是耕地占补不足严重影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城镇空间局限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中心城区首位度偏低,城市能级不高对温州大都市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足。

面对三个挑战。新时代背景下,温州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温州在长三角、粤闽浙、浙江省内的战略重要性有待进一步凸显。二是实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对温州提出新要求。三是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面临新任务。

(二)空间发展目标:坚持开发与保护两个导向

规划成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健康”的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贯彻实施全省四大都市区建设,我市定位全省第三极、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等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现有的空间资源禀赋,明确温州市空间发展定位为:活力创新之都、山海诗画之城。

(三)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全域统筹,强化系统支撑

以总体格局引领全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构建“一轴一带一区”的总体格局。即沿江发展轴、沿海产业带、生态发展区,明确温州整体空间资源需要重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核心区域。

以“三区三线”统筹全域空间布局。“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于2022年9月获得自然资源部同意正式启用。全市明确耕地保护任务1515.47平方公里(227.3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312.93平方公里(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4953.22平方公里(742.98万亩)、城镇开发边界875.60平方公里(131.34万亩)(不包括流量空间和特别用途区)。

以“大平台+小园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基础,规划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的战略导向与自下而上的民营活力。全市划定工业区块线总规模不少于240平方公里。

以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提升温州区域地位。规划以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浙江省的第二开放大通道”为目标,重点建设和谋划五条“指状”交通廊道。

(四)中心城区规划:提升中心城区能级

扩大中心城区范围。为扭转县(市、区)各自发展的局势,市级规划按照交通便捷度、经济强度、人口密度和城镇连绵度等四个维度,将市区、瑞安、乐清和永嘉的部分镇街(合计76个镇街)作为中心城区控制范围,中心城区由原来的980平方公里扩大到2622平方公里,承载600-700万常住人口,与宁波共同成为全省两个500-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明确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一体两翼、一核三心”的空间结构。“一体”指瓯江一江两岸区域,“两翼”指瑞安片区(南翼)、乐清片区(北翼),“一核”指中部核心,“三心”分别为东部中心、北部中心(乐清市中心)和南部中心(瑞安市中心)。

(五)规划亮点

一是加强市级统筹力度,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通过中心城区的一体化规划提升城市能级,锚固全省第三极。二是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结合温州用地实际,落实重点项目,积极保障城镇发展空间,实现“多规合一”。三是强化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引导,明确中心城区的整体风貌定位和高度的管控。四是强化传导,明确市级刚性内容对各县(市)的指引,促进市级规划与各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上下联动。

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市资规局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按照会议审议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并根据国家和省里的工作部署及时上报省政府审批。

市政府将进一步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上下贯通、条抓块统,加强市县贯通,部门协同,强化专班运作,集中攻关。一方面,积极做好向省级部门对接沟通,力争在动态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探索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布局和空间管制、推动历史围填海处置、耕地补充恢复等各方面,争取最大支持和最好结果,全力争取温州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和谋划规划实施的政策,协同指导做好市级专项规划和县乡级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高质量的规划体系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

汇报完毕,请予审议。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