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苍南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实际,从聚侨智、汇侨资、暖侨心三个方面破题,精准发力促进华侨权益保障到位,加快华侨要素回流,着力提升苍南地瓜经济能级。
一是搭建平台聚侨智。今年,苍南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文件精神,邀请来自新西兰等国家的华侨代表列席会议,引导华侨主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落实代表口头审议发言意见交办机制,以会上交办和会后交办两种形式交相关部门研究处理,让华侨声音走出会场,落到实处。有效融合各类平台,通过海内外视频对话、读书会、“华侨e事通”等海内外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开展“侨智汇”系列活动,并向海外侨胞传播苍南“好声音”,加速吸引广大海外侨胞回乡寻根助力家乡发展。
二是精准监督汇侨资。苍南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聚焦侨企发展的难点,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视察侨助工坊、侨资企业,召开侨资企业座谈会问需侨企,提出了完善招引惠企政策,提供创业平台,健全服务机制等建议。苍南县政府高度重视,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积极开展“百侨扶百村”活动,打造温州首个侨助工坊,带动当地村民增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侨、银、企三方合作模式,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组织专人为华人华侨来苍创业提供优质、便捷、专业的一条龙服务,积极为侨资企业提供信息、市场、金融、法律等配套服务,形成引进、使用、管理、服务高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侨商项目资本回流。苍南县知名侨贤、县留联会副会长、新龙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祖勇以总部经济回归返乡助力经济发展。
三是执法检查护侨益。今年,苍南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依法开展《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召开座谈会,听取侨务部门工作汇报和侨代表的意见建设,并重点围绕华侨权益保护落实、加强侨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方面意见建设,进一步督促侨务部门夯实基层侨组织,不断提高为侨服务水平,保障华侨权益得到落实。根据《条例》规定,我县加强侨的组织建设,9个乡镇成立侨联组织,2个乡镇成立侨胞之家,其中马站马站侨胞之家成功创建浙江省“五星级侨胞之家”,霞关老街挂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获得苍南首个国字号侨品牌。通过各侨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暖侨护侨活动,走访慰问侨界困难群众,并依托慈航、宜善等社会组织建立侨联志愿服务队,为侨界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公益服务,不断凝聚侨心。同时各侨务部门贯彻好《条例》各项规定,认真做好“三侨生”中高考加分、华侨子女就学、回国定居等身份认定服务,保障侨的各项权益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