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七安红”茶文化节暨“七安茶园”认定标准发布会在周山畲族乡举行,此次文化节不仅打响了“七安红”茶叶品牌,也让更多的游客感受到周山畲族乡的老茶飘香和民族风情。作为县人大代表,雷绍青几年来致力于茶产业发展,将周山高山老茶生态优势转化为共富优势,走出一条茶香满园幸福路。
从茶切入,调查研究把牢共富抓手
周山畲族乡地处高山,常年云雾缭绕、生态宜人,适合茶树生长,畲民有种茶习惯,家家户户都有茶叶种植。作为基层一线人大代表,雷绍青深知村民的共富梦在茶山,如何走出一条茶叶飘香的共富路,是他的“心头事”。在一次次走访调研中,他发现在农业学大寨时期种下的一批鸠坑种老茶树,已有五十余年的悠久历史,品质优良,因无人管理,产量很低,如果能将老茶园进行提升管理,将会带来可观的效益。他多方奔走牵头际下民族村与安基金对接,120亩老茶园被认领,实行统一管理、茶青统一收购,不仅为村民带来就业机会,也让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双增收。他提交的《关于加强周山鸠坑种老茶树的保护建议》也得到重视,乡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高山老茶树的保护、开发和管理,全乡600多亩老茶园逐渐焕发生机。
以茶会客,多方合作搭起连心桥梁
受困于交通不便现状,村里的茶叶及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增收缓慢。雷绍青深知“要致富、先修路”,九公线初步设计方案并未连接周山际下民族村,他挨家挨户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礼,最终全村人同意以零政策处理的方式争取到了九公线连接到际下民族村,际下村至县城的车程从原来的40多分钟缩短到15分钟,大大方便了茶叶及农产品的销售。2021年九公线正式动工建设,他又连续两年提交了《关于建设九公线连接线的建议》,他说,九公线连接线的建设,将会给周山畲族乡的交通带来更多便利,乡所在地至县城的车程可以大大缩短。路近了,山里人下山方便了,山外人进来的也多了。最近,际下民族村的观光人数逐渐增加,雷绍青总会拿出畲乡老茶给大家品尝,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他知道茶香留客,环境基础同样重要,在他的带动下,人大代表、党员干部、村民们纷纷加入了“和美共建”的环境整治中,际下民族村作为文成县整治村代表接受了市县领导的检验,并得到高度评价。
为民斟茶,群策群力做大产业品牌
2022年,雷绍青作为代表参与了“七安红”老茶品牌的策划,一场场座谈会、一次次走访考察,雷绍青与各方代表群策群力,碰撞出茶树认领、直播帮销、数字化茶园等金点子。周山乡联合中茶所、安基金共同制定了“七安茶园”的标准认定,同年7月,首批200余斤“七安茶”推向市场并迅速销售一空,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十万余元。“际下老茶园在大家的努力下走到今天,我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富起来。”为了让“共富茶”全民共享,他建议通过“七安红”老茶制作工艺来整体提升畲乡红茶的工艺品质。乡政府邀请中茶所专家指导茶农标准化采摘茶叶,并对茶企进行红茶制作提升沉浸式培训。通过开展采茶制茶擂台PK,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升技艺。如今,“七安红”红茶品牌在提升茶叶品质、强化品牌管理、拓宽销售渠道等环节持续发力,逐渐为畲乡共富开辟一条“快车道”。同时,雷绍青将目光放在了乡域茶文旅融合大环线打造上,通过培育以际下“七安红”老茶园为核心的涉茶旅游景点,将老茶园的发展效益惠及全乡,走出本地茶产业发展的共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