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瓯海区人大:督好政府“账本”,守好国资“家底”

发布时期: 2023-12-21 信息来源: 瓯海区区本级 作者: 厉安娜 王亮

人民的“钱袋子”看得牢不牢,财政的“家底子”守得好不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法定职责,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改进工作举措和监督方式,推进财政预算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让财政资金“花”出效益。区人大常委会对财政预算开展“全口径”“全过程”监督,同时深化绩效理念,打造“监督+绩效”融合模式。统筹预算草案编制和政策制定的“事前”监督,预算执行和政策实施的“事中”监督,决算草案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事后”监督,做到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贯通。财政预算审查监督不仅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合规性,更关注财政资金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效益,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投资。今年已对5个总投资额2亿元以上的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了初审,重点审查这些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避免反复拆建,甚至半途而废烂尾的情况,尤其是现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更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二是让国有资产“产”出收益。区人大常委会成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门调查组,前后6次听取相关情况报告,实地调研四大区属国有集团公司资产管理情况,听取区政府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助推政府制定出台《温州市瓯海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瓯海区属国有企业房产土地租赁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等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收益。并对调研中发现的有关资产闲置、未登记入账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已将游离账外的公路资产梳理并录入系统登记,共涉及路面路基、管理与服务设施、绿化交安等各279项,桥梁219座,隧道2条,公允价值约17.95亿元;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盘活利用全区国有停车场地停车位约16.08万个,梳理全区水库资产共12处,对水库的供水、旅游、水面养殖等收入项目进行现金流测算;利用、处置安置完毕后剩余安置房源,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三是让责任溯源“追”出效果。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长效防范机制,从制度层面整改问题,杜绝屡审屡犯现象。推动完善《瓯海区区级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涉及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监督问责等内容。加大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和纪律约束,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预算绩效负责,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的机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同时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倒逼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牢固树立绩效意识、责任意识,端正决策者“当家理财”政绩观。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