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三个“一号工程”|苍南县人大:问出“辣味” 答出“担当”!以专题询问,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发布时期: | 2023-12-18 | 信息来源: | 苍南县县本级 | 作者: | 黄佳佳 |
近日,苍南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就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开展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专题询问。苍南县人大常委会聚焦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向苍南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询问。苍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曾仁海,县委常委吴锡雕到会回答询问。苍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森森,副主任丁振俊、林霄、李上清、杨家乐出席会议。在2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中,6名苍南县常委会组成人员和7名人大代表围绕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提问。一个个“火辣”问题接连抛出,与会县领导及11个应询单位负责人一一答复。一问一答,追问连答,问出了“辣味”和压力,答出了责任和担当。
一、精心谋划、深入调研,确保“人大之问”有力
为做好这次专题询问工作,自今年3月开始,苍南县人大常委会全面启动专题询问工作,制定出台《2023年度专题询问会实施方案》,明确将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并围绕“服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工作主题,就苍南县贯彻实施《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今年7月,苍南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人大代表、商会及行业协会代表,中小微企业代表等召开“两部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座谈会,从市场平等准入、创业扶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市场开拓、融资促进、要素政策保障、企业权益保护、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8个方面听取社会各界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并及时与县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对接。通过开展人大代表主题活动、实地视察、问卷调查、微信公众号发布意见征集公告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大代表、乡镇人大、工委委员、行业协会、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形成市场平等准入、创业扶持等8个方面问题清单,共征集意见和建议60条,并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有侧重点地遴选出13个问题,为专题询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准把脉、直面问题,确保“人大之问”有解
“中小微企业在实际贷款过程中,遇到困难重重,请问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今后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
“请问县经信局如何纠正工业用地批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部门执法不规范、执法态度差、缺乏柔性执法意识等现象,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规范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行为?”
“如何指导与服务我县中小微企业做好自主商标品牌培育和打造?”
询问现场,参会代表踊跃提问,直击关键,“辣味”十足。在2个多小时的询问中,13名委员和代表们对苍南中小微企业发展中惠企政策落地、企业融资、规范部门执法、工业用地批后监管、助推企业拓市场、人才引流、品牌培育、中介结构规范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问题,道出了群众和企业的心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和痛点,让不少应询单位负责人“脸红”“冒汗”。11个应询单位负责人直面问题,不遮不掩,回答详实客观,既有简要的工作介绍,更多的是从改进工作入手,谈计划、谈措施,答中有诺。一问一答之间,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和对人民的负责,也叩响了“人大之问”的监督强音。
三、跟踪监督、提振信心,确保“人大之问”有效
“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执法检查报告中所指出的问题,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打出政策落实‘组合拳’,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推送力度,确保政策快速精准滴灌到企业,以实招硬招助企纾困解难,切实推动全县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苍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曾仁海在询问会议上作出积极表态。
询问是动力,回答是承诺。专题询问不是“走过场”“花架子”,促进和帮助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专题询问会后,苍南县人大常委会在“苍南县人大”微信公众号推送“现场实录”向社会公开专题询问会实录(全文)接受全县人民监督,不断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进行反复监督、持续监督,积极做好梳理交办、跟踪督办、办理反馈等工作,确保询问事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好专题询问的严肃性,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性”,苍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森森表示。苍南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抓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将调研和询问中的重点措施、意见建议逐条梳理,结合《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形成审议意见及“问题清单”,交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限期整改落实,全过程跟踪督办,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大监督成为助推苍南县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