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市人大常委会将提请《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二审,并于明年市人代会上提交表决,为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提供新一轮法治保障。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助推三个“一号工程”高质量落实的最新一个动作。年初以来,市人大充分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职权,发动全市1.2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开展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主题活动,推动“问题清单”越来越短,“成果清单”越来越长。
立良法促善治
代表议案建议发出最强音
今年2月市人代会上,王茂法与其他18名市人大代表,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联名提出《关于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决定的议案》。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工委及发改等部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起草《关于深入实施“一号改革工程”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定(草案)》,围绕持续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五大环境,数易其稿最终形成22个方面的《决定》内容,并结合“两个健康”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推动营商变“赢商”。
紧接着,市人大常委会出“重招”:4月,会议首次以决定形式开展立法活动,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和保障洞头海上花园建设的决定》,为海岛高质量开发与保护共赢给出温州“答案”;6月,会议又表决通过《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以地方创制性立法总结固化“全国首个镇改市”优秀经验做法。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座谈、调研、书面报告等形式,广泛汇集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等代表意见建议,多方途径汇集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护航高质量发展。据统计,通过全市60个立法联系点和205个代表联络站共收集到立法意见建议3.7万多条。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已表决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洞头海上花园建设的决定》和《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两部创制性立法,而这3部立法成果都因三个“一号工程”而“萌生绽放”。
强监督促落实
代表主题活动汇聚大能量
市人大常委会重视代表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今年则重点聚焦三个“一号工程”,以代表主题活动监督推进求落实:
各级人大代表开展科创平台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等监督调研,促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增效;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入开展综合行政、“两个健康”建设、省民营企业发展、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相关条例上下联动执法检查,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聚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监督促进浙台融合发展、综合交通建设、朔门古港遗址发掘保护等工作,助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先行。
为赋能代表主题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和数字化专班以数字化场景,构建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全景视窗及“四张清单”工作格局,用数字模型实时归集主题活动开展的数据与动态信息。
全景视窗中,设定了工作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成果清单四个模块,会根据进度分成“已解决”“部分解决”“未解决”三种处理状态,即时汇总“处理情况”统计图表,对全市及12个县(市、区)处理整体情况进行动态评价。
截至11月底,全景视窗共归集并动态展示: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工作清单1025条、问题清单836条、建议清单606条、成果清单595条,归集代表闭会建议145件,形成典型案例152个。
助发展惠民生
五级代表“双岗”建新功
如何推动三个“一号工程”走深走实?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特别注重发挥代表各自专业知识优势、一线实践优势、最懂民意优势,推动各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高质量履职,“双岗”建新功。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胡东方,立足自身岗位实践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今年为公司带来4亿元的全球市场订单,创新举措让企业每年节约3000万元的生产成本。同时还投身国家重点项目,曾先后赴川藏、新疆等15个省区、多个贫困乡村实地勘察农村电表情况,解决农村低电压电表等多个电网改造难题。
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温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郑玉琴,则将更多目光投向弱势群体、欠发达山区,针对26个山区县优质幼教资源短缺现状,在温州、衢州、丽水等地市山区县布局开办幼儿园,加速提质学前教育。“能成为一名人大代表,肩负着群众的信任和重托,我愿意用微薄的力量参与到助力三个‘一号工程’行动中去。”郑玉琴这样说。
为帮助解决海岛“重工业行业用工留工有困难”的问题,张海山等区人大代表联名向洞头委区政府建言献策,推动洞头区与清华大学在深化产教融合、人才资源共享、学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启战略合作,促成了省市下派科技特派员入企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组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城南街道滩涂回收工作事关发展大局,百岱村是城南街道第一个签署回收协议的。”身处最基层的乐清市人大代表、百岱村党支部书记翁建锋一脸自豪说,起初部分村民不愿上交滩涂使用权,通过走访调研多方沟通,最终帮助养殖户投入成本实现对等,获得理解和支持。从此,养殖户们开始了“从上岸到上楼”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