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2022年度全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及其他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发布时期: | 2023-12-01 | 信息来源: | 市人大 | 作者: |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吴曙光
(2023年10月24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温委发〔2018〕54号)和《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温人大常〔2022〕34号)有关要求,现将2022年全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及其他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市国有金融资产总体情况
(一)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1.企业户数和人员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国有独(全)资、实际控制、参股等纳入统计范围的金融企业共18户、职工人数4460人,其中市级金融企业7户[1]、职工人数4380人,县(市、区)金融企业11户、职工人数80人。
2.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496.24亿元、负债总额4082.09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414.15亿元、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301.29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3.76%、26.05%、5.14%和6.55%;资产负债率90.79%,较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其中市级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478.5亿元、负债总额4079.38亿元、所有者权益399.12亿元、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287.9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3.83%、26.03%、5.29%和6.78%;资产负债率91.09%,较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县(市、区)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7.74亿元、负债总额2.71亿元、所有者权益15.03亿元、形成国家资本及权益总额13.3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56%、78.38%、1.39%和1.88%;资产负债率15.29%,较上年提高5.98个百分点。
3.运营情况。2022年度,全市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72亿元,较上年增长1.26%;利润总额21.98亿元、净利润17.2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7.56%和90.93%;总资产收益率0.54%、净资产收益率4.27%,较上年分别提高0.27和1.81个百分点。
其中市级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25亿元,较上年增长1.37%;利润总额21.79亿元、净利润17.1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4.97%和88.18%;总资产收益率0.54%、净资产收益率4.4%,较上年分别提高0.27和1.82个百分点。
县(市、区)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47亿元,较上年下降13.53%;利润总额0.19亿元、净利润0.1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0.21亿元和0.19亿元;总资产收益率1.25%、净资产收益率0.88%,较上年分别提高1.38和1.32个百分点。
4.上缴税费情况。2022年,全市金融企业上缴税费14.67亿元,较上年增长34.54%,其中市级金融企业上缴税费14.62亿元,较上年增长34.53%;县(市、区)金融企业上缴税费565.45万元,较上年增长36.34%。
5.负责人薪酬情况。2022年,全市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总额4400.11万元,平均年薪为100万元。
6.投向和布局情况。全市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投向覆盖担保、银行、金融资产管理等金融行业,目前资产分布以银行业为主体。截至2022年底,银行类资产总额4112.95亿元,负债总额3904.92亿元,分别占金融企业的91.48%和95.66%。按行业布局划分,投向担保类13户、银行类1户、保险类1户、金融资产管理类1户、其他类2户。总体看,银行类国有资产规模最大,担保机构户数最多。
(二)政府产业基金情况。
1.母基金总体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设立(参股)政府产业母基金13支、总规模158.1亿元、到位资金47.5亿元。
其中市级设立(参股)政府产业母基金4支、总规模83.1亿元、已到位资金21.78亿元,具体包括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设立规模50亿元、已到位资金4.73亿元)、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参股规模8亿元、已到位资金8亿元)、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参股规模25亿元、已到位资金8.95亿元)、浙江温州转型升级产业基金(该基金已进入退出期,现存续规模0.1亿元、留存注资0.1亿元)。
县(市、区、功能区)设立政府产业母基金9支、总规模75亿元、已到位资金25.72亿元,具体包括乐清市政府产业基金(设立规模10亿元、已到位资金6.8亿元)、瑞安市高质量发展政府产业基金(设立规模10亿元、已到位资金4.58亿元)、平阳县转型升级产业基金(设立规模3亿元、已到位资金0.4亿元)、龙湾区政府产业基金(设立规模10亿元、已到位资金2.98亿元)、龙湾区(高新区)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规模10亿元、已到位资金0.41亿元)、洞头区政府产业基金(设立规模3亿元、尚未出资)、温州浙南科技城产业基金(设立规模20亿元、已到位资金1.5亿元)、温州市经济开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规模1亿元、已到位资金1亿元)、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规模8亿元、已到位资金8亿元)。
2.子基金总体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政府产业母基金下设立子基金共33支、总规模108.87亿元、已到位资金42.27亿元,其中31支处于投资期、1支处于退出期、1支已退出。
其中市级与县(市、区、功能区)政府产业母基金合作设立的子基金共7只、总规模19亿元、已到位资金9.92亿元,市级政府产业母基金单独设立的子基金共16支、总规模33.07亿元、已到位资金15.52亿元,县(市、区、功能区)政府产业母基金单独设立的子基金共10支、总规模56.8亿元、已到位资金16.83亿元。
3.投资项目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政府产业基金母基金直接投资项目共计6个,投资金额10.29亿元,平均投资额1.72亿元,未退出项目5个,已退出项目1个;直接投资项目主要为我市重点支持发展的项目,如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等。
全市子基金投资项目共计128个[2],投资金额36.6亿元,平均投资额0.29亿元,未退出项目103个,已退出项目25个。基金投资项目主要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健康领域为主,还涵盖环保、金融、文化等其他领域。
(三)其他国有企业金融资产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其他国有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价值共计75.81亿元[3]。
其中,其他国有企业持有的地方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价值共计70.71亿元,包括市国资运营公司、市名城集团等13家国有企业持有的温州银行股权14.99亿股,股权价值46.46亿元;市国资运营公司、市工业与能源集团持有的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产价值22.5亿元;市国资运营公司持有的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资产价值1.75亿元。
其他国有企业持有的非地方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价值共计5.1亿元,包括市国资运营公司、温州现代物资有限公司等9家国有企业持有的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1154.71万股,股权价值0.55亿元;温州市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持有的浦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6150.3万股,股权价值4.48亿元;温州市财务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财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股权98.4万股,股权价值0.07亿元。
二、管理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一)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出台《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21〕16号),明确授权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为我市切实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奠定制度基础。市财政局配套出台下属类金融企业管理办法、下属类金融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出资人职责,依法依规参与国有金融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全面加强对国有金融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制定《金融企业权力责任清单》,厘清财政部门和出资企业的权责边界,探索实行“清单化”管理模式,通过下放管理权限、精简审批流程等方式,“有放有收”地对企业投融资、资产处置、融资担保等事项进行动态监管,推动形成功能完善、运转规范、效益提升、风险可控的出资人监管体系。
(二)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提升企业经营实力,2022年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3.76%和137.56%。二是积极推进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机制优化,进一步夯实内部管理基础,如市融担公司聚焦并深化扩大支小支农主业优势,在业务管理上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制定了相应的审批制度,有效防范各类业务风险。三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效应,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技术、业务、人才、资本等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运营质效,如温州银行持续加大科技应用,打造数字产品矩阵,不断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金融服务广度,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
(三)服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一是在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上,积极推动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整合,出台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和资本补充配套机制,助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服务普惠金融累结硕果。比如,我们大力支持市融担公司加快拓展风险预控、“见贷即保”的银担批量合作业务,截至2022年底,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96.3亿元、户数24905户,年度平均担保费率0.4%,其中小微、“三农”在保余额达184亿元。二是在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作用上,大力探索政府产业基金招商引资模式,聚力强链补链,精准招大引强,已陆续招引24家优质企业落地,包括为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招引的清大视光、中科睿极等企业;引资入温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200亿元,如长三角基金联合上汽集团投资瑞浦新能源27亿元,带动其他社会资本投资6.6亿元,创下我市基金撬动单一项目投资历史新高。三是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乘数作用,特别是温州银行坚持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与助力建设浙江共富示范区相融合,不断推动普惠小微融资增质扩面,截至2022年底,普惠小微贷款749.34亿元、户数8.16万户。
三、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统一管理基础有待夯实。中发〔2018〕25号、温
委发〔2021〕16号等文件明确授权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但目前我市尚有75.81亿元市属国企持有的金融资本未由市财政局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距离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应当与实体资本管理相隔离的目标仍有差距。同时,市国资运营公司主业范围仍包含金融服务、基金管理等内容,与市国金公司主业范围存在交叉重叠和界限不清晰等问题。
(二)企业发展空间仍存不足。一是国有金融业态相对单一、分布相对集中。目前,全市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投向和布局仍以银行、担保领域为主,而证券、期货等金融牌照仍为空白,金融业态需进一步丰富与发展,金融产业结构需持续调整优化,从而更好地带动金融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加速提升。二是国有金融企业实力不强。全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中,银行类国有资产规模占比较高,仅温州银行就占全市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的91%、净资产总额的50%以及营业收入的74%,但是其余金融企业的资产总额仅383.29亿元,仅同比增长2.88%。三是企业持续做强做优的基础薄弱。受过去三年疫情以及近期房地产市场等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各级财政收支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全市金融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问题愈加明显,如市国金公司有近40%注册资本尚未到位。此外,我市本土金融人才供给不足,金融产业生态不够成熟,对优秀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总部落地的吸引力不强。
(三)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一是温州银行风险防控能力有待加强。由于风险防控指标得分靠后,导致温州银行在财政部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的整体得分处于我市商业银行末位,且近三年考核结果均处于较低(D类)档次和中等(C类)档次。二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经营风险加大。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融资担保行业代偿率普遍呈上升态势,尤其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门槛低、费率低,代偿风险压力较大。三是产业基金设立运作存在两难困境。一方面,市级政府产业基金虽然共有4支母基金,但投资主导性较强的仅市科创基金1支,其规模体量和政策设定难以满足我市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需要,政策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与国内合肥、苏州等地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近年来全国政府产业基金设立规模快速增长,资本供给体量较大,但既符合政府投资导向、又适应社会资本投资偏好的优质项目资源偏少,各地产业基金在投资招引项目上竞争激烈,即便是好的项目还面临估值高、退出难的问题,在经济增长乏力的形势下预期今后产业基金退出将存在一定风险。
四、下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完善监管体制。一要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对国有金融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推进构建具有金融行业特点的国企党建品牌。二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与市属国有金融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综合考核体系,以考核指挥棒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评优评先、资源要素分配、干部选拔任用等挂钩,强化激励绩效导向。深化授权经营方式,赋予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国有资本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行权能力建设。三要探索尽职免责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容错纠错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国有金融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支持做大做强做优。一要理顺金融股权关系。逐步将市属国有企业持有的地方国有金融股权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有效整合和集聚我市金融资源,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二要鼓励企业改革升级。聚焦国有金融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增强资本实力、整合金融资源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鼓励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综合化经营,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三要做大做强产业基金。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在汇聚资金、培育产业、区域发展、资源集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市区联动的超千亿产业基金矩阵为纽带,形成对重点领域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力争更多头部企业、高能级项目落地温州。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要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国有金融企业防控金融风险的主体责任,坚持底线思维,积极稳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加强制度管理和制度创新,引导企业细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各部门的岗位管理职责,对各部门内控情况和业务风险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形成长效机制。三要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坚持出资人监督检查与企业内部日常自查并行,将风险防控指标纳入企业日常经营考核中,根据经营特点设置差异化风控指标,动态排查并掌握风险隐患,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国有金融企业的财会监督,不定期开展资产财务监督检查,有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附件:1.温州市国有金融企业清单
2.温州市政府产业母基金清单
3.温州市其他国有企业金融资本情况表
附件1
温州市国有金融企业清单
(截至2022年底)
序号 | 地区 | 企业名称 |
1 | 市本级 | 温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2 | 市本级 | 温州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3 | 市本级 | 温州市信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4 | 市本级 | 温州市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5 | 市本级 | 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6 | 市本级 | 浙江华夏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
7 | 市本级 | 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8 | 乐清市 | 乐清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
9 | 乐清市 | 乐清市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0 | 瑞安市 | 瑞安市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1 | 瑞安市 | 瑞安市兴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2 | 永嘉县 | 永嘉县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3 | 平阳县 | 平阳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4 | 平阳县 | 平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5 | 泰顺县 | 泰顺县裕沣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6 | 苍南县 | 苍南县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7 | 鹿城区 | 温州市鹿城三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18 | 龙湾区 | 温州市龙晟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附件2
温州市政府产业母基金清单
(截至2022年底)
单位:万元
序号 | 地区 | 母基金名称 | 基金规模 | 已到位规模 |
1 | 温州市 | 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 | 500000 | 47330 |
2 | 温州市 | 长三角产业升级基金(参股) | 80000 | 80000 |
3 | 温州市 | 国家制造业基金(参股) | 250000 | 89500 |
4 | 温州市 | 浙江温州转型升级产业基金 | 1000 | 1000 |
5 | 乐清市 | 乐清市政府产业基金 | 100000 | 68000 |
6 | 瑞安市 | 瑞安市高质量发展政府产业基金 | 100000 | 45800 |
7 | 平阳县 | 平阳县转型升级产业基金 | 30000 | 4500 |
8 | 龙湾区 | 龙湾区政府产业基金 | 100000 | 29750 |
9 | 龙湾区 | 龙湾区(高新区)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100000 | 4140 |
10 | 洞头区 | 洞头区政府产业基金 | 30000 | 0 |
11 | 经开区 | 温州浙南科技城产业基金 | 200000 | 15000 |
12 | 经开区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10000 | 10000 |
13 | 海经区 |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 80000 | 80000 |
合计 | 1581000 | 475020 |
附件3
温州市其他国有企业金融资产情况表
(截至2022年底)
种 类 | 名 称 | 现股权持有公司 | 股数或 注册资本 | 总股权价值(万元) |
地方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 | 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温州市名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736882450股 | 464643 |
温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68513722股 | |||
温州市财务开发有限公司 | 145592299股 | |||
温州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132328369股 | |||
温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 983987股 | |||
温州国投建设有限公司 | 17000000股 | |||
温州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16000000股 | |||
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 | 78000000股 | |||
浙江东方集团公司 | 54000000股 | |||
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 | 105716539股 | |||
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126606064股 | |||
温州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 17058200股 | |||
温州市电子技术研究所 | 173373股 | |||
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温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 175000万元 | 225000 | |
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50000万元 | |||
温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 温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 17500万元 | 17500 | |
股权价值小计(万元) | 707143 | |||
非地方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温州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522051股 | 5473 |
温州木材集团有限公司 | 202678股 | |||
温州市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344553股 | |||
温州国贸有限公司 | 344553股 | |||
温州现代物资有限公司 | 779500股 | |||
温州市土产畜产品对外贸易公司 | 172276股 | |||
温州陆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172276股 | |||
温州市粮油食品对外贸易公司 | 101339股 | |||
温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 8907902股 | |||
浦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温州市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 | 61503000股 | 44774 | |
财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温州市财务开发有限公司 | 983987股 | 701 | |
股权价值小计(万元) | 50948 | |||
股权价值合计 (万元) | 758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