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双减”工作决策部署,打造共同富裕教育提质县域样板,推进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近期,乐清市人大对乐清初中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乐清初中“壮腰工程”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联动部门开展全面自查、“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分片区分层次实地视察、召开教育专家及部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了解情况,发现四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城乡初中教育发展不均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优秀校长、教师向城区和中心镇学校集聚,城乡学校的差异不断放大,导致初中教育“城镇挤不下、农村空心化”的现象较严重。据调研了解,部分城区民办(含民转公)初中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人数比超过12:1,部分乡村户籍初一新生流向城区的比例超过80%。问卷结果显示,近50%的被调查者认为城乡教师待遇差别大;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要加大乡村教师的补助,使其整体工资水平高于城区;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受私立学校掐尖招生等因素冲击,公办初中学校优秀生源减少明显。
二是部分初中学校硬件设施落后。部分初中学校存在缺少标准运动场、教学楼为预制结构、学校人均占地面积达不到省最低标准、因临近高速导致校内噪声轻松突破文教区域噪声最高限值、学校教师周转房让给学生当宿舍、教育用地指标问题多年未解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初中师资力量配置不足。初中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温州市级以上名优师数量与周边县市区比较还有较大差距。音体美等学科存在结构性缺编,非中考课程被压缩,艺术、体育、心理等专业教师人才储备不足。部分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例如部分初中教师平均年龄高达44.1岁,甚至出现18年未进过一个新教师的现象。
四是初中教育管理合力尚未真正形成。规划先行不够,按照“以德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安全稳校”原则,初中做好校园文化品质提升的顶层设计尚未到位,特色创建不多,品质定位不够准,例如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学特色并未形成独特优势,实验中学尚无真正教育教学实验之实。相关部门协调保障机制未构建,财政部门尚未调整优化初中教育的经费投入结构,属地乡镇(街道)尚未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要求落到实处。尚未建立教育投入灵活机制,导致社会资金支持教育的渠道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