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文成县人大常委会积极破除错误思想认知和观念,多措并举推进县乡人大干部有为更有位。
一是破“终点站”认知,立人大岗位是“蓄能站”观念。针对存在的“人大岗位大部分是终点站、准二线岗位”的固化认知,着力做好“三个地”的转变文章。破人大岗位是“老干部”归属地为年轻干部的集结地,把45岁以下乡镇人大主席的占比提高到62%。破人大岗位是干部成长的歇息地为干部成长的锻炼地,打破人大岗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维,把乡镇人大主席岗位重点打造成通往乡镇党政正职、县级机关正职的重要通道,近3年来,17名乡镇人大主席有6人转岗乡镇长、县局领导等。破人大岗位是干部培训盲区地为干部培训的主高地。每年开设乡镇人大主席专题班、县人大代表培训班。把乡镇人大主席专题培训班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经费从年度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中统筹使用。
二是破“独奏曲”认识,立人大工作奏“交响乐”导向。针对存在的“人大工作单纯做人大的事”片面认识,注重把人大干部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岗位,着力做实重点、难点、薄弱点的三个“着力点”的文章。着力牵头参与全县重点工作,组织人大干部参与乡村振兴、工业强县等重点工作。常委会主任“挂帅”民生幸福工程总指挥,从县领导层面彰显人大干部担当作为的表率示范。着力牵头主抓本乡镇难点工作,开展人大主席根据个人专业背景、能力特长,积极参与破解乡镇难点专项行动。全县17个乡镇人大主席,结合班子分工需要,均适当承担联乡结村、社会保障、群团组织等工作,部分参与“樟山新区”等重点项目攻坚,为乡镇发展当主力、也为个人成长累经验。
三是破“自家疼”观念,立人大干部要“大家爱”格局。针对存在的“人大干部主要靠人大关心”的潜意识观念,突出做优三个“优先考量”文章,真正把人大干部融入县委关爱的体系中来。强化优先安排进城考量,在干部进城安排时,把乡镇人大主席和乡镇党政正职同等看待,对工作表现好、个人有实际困难的人大主席,在进城安排时予以优先考虑。强化优先职级晋升考量,对人大干部参加急难险重任务表现突出的,纳入全县公务员优先职级晋升办法考量,如在全县疫情防控表现突出的公务员优先职级晋升的10名干部中,就有2名乡镇人大主席职级得到晋升。强化优先关爱考量,对乡镇人大干部因年龄、身体原因、家庭原因等退出领导岗位,或需组织上予以跨单位交流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予以关爱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