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四个“金点子”助力深化实施“251”工程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利用浙政钉等方式开展线上和线下调研,提出四个“金点子”助力温州市深化实施“251”工程,确保重大制造业项目数量、质量、速度、要素、机制取得全方位突破。
一是量质并重,精准谋划招引更多“大好高”项目。要围绕“5+5”主导产业,明确建链、强链、优链、补链、延链目标,梯度谋划更多重大单体制造业项目,做实做优项目储备库,并建立全年项目滚动储备机制,为重大项目投资意向方提供充分的选择余地。精心策划多领域、多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精心谋划开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传统制造等产业主题招商活动。单体制造业项目必须实实在在、货真价实,且要向高带动、高科技、高成长、高税源、高投资强度“五高”方向努力,杜绝重包装轻实质、重签约轻落地等项目谋划服务不成熟问题。
二是强化保障,全方位推进更多“251”工程项目落地。牢固树立“项目跟着规划走、指标跟着项目走”的理念,坚决落实“四个优先”。着重强化土地保障。全力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同时以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区块线保护等机制启动为基础,加快推进工业全域治理等机制,争取新增更多工业用地。着重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利用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重大项目落地增速提供资金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制造业项目的战略支持,推出设备分期融资和长期低息贷款等服务。重强化服务保障。持续优化温州营商环境,深化“双挂钩双联系”制度,完善工业项目“一码管地”等平台,全面推广专班代办模式,持续推进“三服务”2.0版,切实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三是榜样引领,充分发挥产业主平台主阵地示范作用。以“3+12”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为契机,提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部分“251”工程项目招引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县(市、区)及产业平台要自加压力,切实加大推进力度。特别是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浙南科技城三大产业主平台和乐清、瑞安、平阳等地的开发区,要充分发挥产业主平台、主阵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各相关产业平台、县(市、区)要切实用好海涂围垦新增空间、优化提升存量空间、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列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四是优化创新,全面推行“251”工程项目周期管理。着重严格落实刚性闭环履约新机制。全面启动工业项目“双合同”管理履约情况的专项审计和巡查,紧盯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稳产、终产(包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转产、租赁和转让)情况,开展定期抽查督查,促进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着重创新工业用地供地新模式。推进新增工业用地供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和“限地价竞税收”模式,实现从政府部门“资格前审”到市场主体择优选择的转变,从价高者得转变为亩均税收高者取胜,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市场方式配置给优质制造业项目企业。着重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与赋能。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建立招引项目数字化档案,打造“产业大脑”,完善和规范“251”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操作系统,全力助推温州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