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拓展民意渠道、激发代表热情、创新监督形式、形成闭环效应等方式,“深度把脉”民生事,“组拳出击”强监督,建立全方位、全链条的常态化跟踪监督体系,推动件件实事早落地、贴实际、顺民心。
一是创新实行“六个一”机制,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工作创新,实行“一事多小组”, “一事一方案”“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一年两测评”工作机制。实施对口联系制度,针对不同项目,由分管副主任和对应工委成立监督小组;将297名代表划分38个联系监督小组,每个联系监督小组对应不同子项目,进行“一对一”靶向精准监督;依托法制、财经、城建专业研究室,利用他们的“火眼金睛”,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按照属地监督原则,项目属地的街镇人大联动开展监督。通过“六个一”工作机制,确保代表全员、建设全程、项目全面的“三全”监督,形成全覆盖、无漏项全面监督态势。
二是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加大信息公开,广泛汇集民意民智。建立每月通报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制度,在鹿城新闻网、鹿城人大网、今日鹿城报、鹿城发布微信公众号四大主流平台发布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并对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曝光,以负面舆论倒逼项目提质提速;通过“人大代表微信群”,每月公布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并广泛征集代表的意见建议;组织开展民生实事反馈问题手机随手拍等活动,代表把身边的民生实事项目现场照发到微信群,并简单描述问题和建议。
三是多措并举,激励代表乐当民生实事的“有心人”。推行代表履职“留痕”。按照“务实高效”的原则,区、街镇层面全面实行各类代表履职电子化台账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开发“e鹿履职”智慧云平台,实现人大代表履职全天候、监督工作实时化、代表互动零距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出台《温州市鹿城区人大代表履职评价办法》,增强代表履职的刚性约束。通过以上措施多管齐下,能明显感受到代表们的变化,实现了从“用眼”到“用心”“用情”“用力”的转变。代表原来视察监督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现在对所督查的民生实事项目都观察入微,用心思考,做到了“能为善为有为”。
四是利用“局长进代表联络站”,倒逼部门加快进度。把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作为“局长进代表联络站”的内容之一。参会的代表和群众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提问、追问、询问,局长现场作答、应询。这一形式的创新,不仅加强了政府与代表、群众间的沟通,让更多的人了解群众关心、百姓期待的事是怎么干的、将干成什么样,又有助于加快民生实事项目的步伐,倒逼政府部门更加扎实干事,更加注重细节,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同时,也赢得了更多关注,扩大了社会监督面,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地更快更好。
五是形成监督“闭环”效应,助力做好“民生答卷”。区人大常委会“贴身”跟进民生实事,并及时进行动态评估反馈,打造“全链条、全环节、全覆盖”的监督闭环,持续落实项目推进。通过代表联络站(点)、 “政情民意直通车”、人大代表微信群等各种渠道收集代表意见建议,经整理汇总后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区政府,接到意见反馈后,区政府立即研究,积极回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提交区人大,并认真落实整改责任,切实改进工作,实现了人大监督与政府工作的良性互动。区政府整改落实后将结果再反馈给区人大,再由区人大将整改结果向全区人大代表通报。年中年底两次对10件民生实事项目进行评议。测评结果反馈后,常委会通过调研、检查、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测评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对口监督、动态监督和全程监督,组织“回头看”,由常委会会议进行研究、审议。通过“督—评—回头看”,构成监督闭环,推进交出民生实事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