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浙江省禁毒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 2014-06-30 | 信息来源: | 温州人大网 | 作者: |
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俊
(2014年6月26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就我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浙江省禁毒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市人大常委会对禁毒工作高度关注,2013年7至8月,专门就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浙江省禁毒条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提出了明确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浙江省禁毒条例>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温人大常办〔2013〕95号)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抓好审议意见的落实。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市禁毒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升,在依法落实禁毒工作职责、加大打击管控力度、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禁毒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落实
(一)注重统筹推进。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禁毒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抓任务明确。根据省里关于禁毒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紧紧围绕“打击力度要狠、收戒水平要上、新增幅度要下”的总要求,认真制定《2014年温州市禁毒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禁毒工作重点。二是抓研究部署。市政府分别于4月18日、6月3日召开全市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禁毒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陈作荣常务副市长对2014年的禁毒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三是抓责任分解。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14年温州市禁毒工作责任书”,以此督促各地全力以赴推进禁毒各项工作。我市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公安部禁毒局的充分肯定,5月25日,《公安部禁毒局工作简报》专门刊发“温州禁毒工作态势强劲”的经验材料,推广我市做法。
(二)注重形成合力。根据《禁毒法》、《省禁毒条例》及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我市禁毒工作实际,于4月初对《温州市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推动职能部门间协作配合,切实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将禁毒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认真落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及时调整完善市禁毒委成员单位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制度,印发《关于确定2014-2015年市禁毒委成员单位挂钩联系乡镇(街道)的通知》(温禁毒〔2014〕9号),重新确定市禁毒委成员单位与35个乡镇(街道)进行一对一挂钩共建,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禁毒工作水平。
(三)强化督查保障。继续充分发挥禁毒三级督导机制的作用,市领导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深入基层禁毒部门,调研各项禁毒工作开展情况并督导工作进展,有力推进了全市禁毒工作的深入推进;巩固市禁毒委专项督导工作,市禁毒委35个成员单位每年与各自联系的乡镇(街道)开展不少于两次的一对一挂钩共建,积极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乡镇(街道)禁毒工作深入开展;市禁毒办每月深入全市禁毒工作重点和非重点乡镇,切实开展日常检查指导和督促,各地也根据本地实际认真开展对本地禁毒工作的督导。我市每年都对全市禁毒工作开展综合评估,对基础薄弱、工作不力的单位,一律列为限期整改或挂牌整治。近年来,全市有14个乡镇(街道)在禁毒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依据《温州市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实施办法》(温委办发〔2007〕15号)的规定,实行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并被列为温州市毒品问题整改整治单位,并通过6至12个月的深入整治,促使这些重点地区、滞后地区的禁毒工作有所改进,促进我市禁毒工作整体发展。对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导致毒品问题泛滥的地区,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截至目前全市追究了50余名党政干部的禁毒责任,个别党政干部受到撤消职务的处分,极大地推动了禁毒工作的落实。
(四)狠抓禁毒队伍建设。加强公安禁毒专业队伍、禁毒办专职人员、禁毒专职社工配备,特别是进一步推进县乡两级禁毒办规范化建设,出台《温州市乡镇(街道)禁毒办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召开现场会,在25个重点乡镇(街道)全面推开禁毒办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落实了禁毒专兼职人员822名,禁毒民警200余名和禁毒专职社工1265名。公安部、省禁毒委督导组在鹿城区五马街道检查时,对我市开展乡镇(街道)禁毒办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禁毒打击管控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狠抓百日缉毒行动。重点部署开展“扫毒害保平安”、“肃毒害、创平安”百日缉毒行动,进一步强化了对重点城市外流贩毒的打击措施,通过广泛开展禁毒堵源截流,加大对吸毒人员收戒,努力减少毒品危害,取得了显著的战果。据统计,2013年全年我市共查获涉毒案件9926起,其中破获毒品刑事案1883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483名,缴获各类毒品76.05千克,同比分别上升了10.13%,28.67%,44.37%;查处吸毒人员8041人次,强制隔离戒毒2476名,社区戒毒2221名,同比分别上升了66.53%,23.18%,19.09%。特别是在“扫毒害保平安”严打整治行动中,我市取得了全国50个重点市的单列督战中排名第一的优异战绩。
(二)重点打击大宗贩毒活动。今年以来,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瓯海、鹿城等地相继破获了一批重特大贩毒案件,并摧毁了多个跨区域贩毒团伙和网络,有效地截断了外来毒品流入我市的贩毒通道。截至5月31日,全市共破获涉毒案件4301起,其中刑事案件515起;抓获涉毒刑事案件嫌疑人员685名;缴获各类毒品57.5千克,同比增加52.63%;全市已摧毁3人(即3人至5人)贩毒团伙38个,6人以上贩毒团伙12个,同比分别上升了8.6%、71.4%,并接连攻破1起部督和2起省督等一批特大贩毒案件。特别是3月16日晚,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在瓯海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当场缴获毒品25公斤,并通过深挖线索打延伸,该案已合计缴获各类毒品32公斤,抓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68名,为我市历史上缴获新型毒品数量最多的贩毒案件,省公安厅专门为此发来贺电。
(三)加大易涉毒场所及部位整治力度。通过采取交叉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易涉毒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每月对各县(市、区)的场所开展2次以上突击检查和日常巡查。同时进一步加大出租房、农家乐、野外偏僻地带群体性涉毒案件的发现和查处力度。比如,3月25日凌晨,市区两级公安机关通过对相关场所进行暗访并顺藤摸瓜,在龙湾区状元街道某鞋业厂房四楼查获一起聚众吸毒案件,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21名,其中刑拘4名、治安拘留17名,现场缴获毒品“K粉”、“神仙水”约60克及吸管等涉案物品。
三、禁毒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
(一)狠抓吸毒人员收戒工作。针对我市外流贩毒和吸毒人员增长两方面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涉毒场所、部位的查处整治与吸毒人员收戒力度。去年9月至今年5月,全市共查处吸毒人员6403人次,同比增加9.0%;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099名,同比增加24.20%;决定社区戒毒1624名,同比增加0.25%。在涉毒人员社会面稳控工作,按照省禁毒委的要求,从3月5日至6月10日全市组织开展吸毒人员“大排查、大收戒、大管控”工作。期间,全市共查处吸毒人员2470名,决定强制隔离戒毒914名,已完成专项行动强制隔离戒毒任务总数146.47%,排查出涉毒病残人员136人,按期上报了二批共计145名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严重违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证据充分的人员名单,纳入预警平台。查处拒绝接受社区戒毒(康复)、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人员14人,居全省之首。
(二)强化对流散在社会面上病残涉毒人员的收押(治)工作。针对当前因病残不能收押而流散在社会面上的涉毒人员以及由此带来的制约社区戒毒有效开展和影响禁毒打击工作的瓶颈问题,专门部署开展了对流散社会面病残涉毒人员的专项整治行动,下发行动方案,并依托市公安局监管医院作为病残涉毒人员的收治场所,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出537名流散在社会面上的病残涉毒人员,并对其中社会反映强烈的16名病残涉毒人员予以了收押(治),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进一步强化禁种铲毒工作。严格落实禁种铲毒工作责任制,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切实增强群众禁种铲毒意识,及时发现并查处了多起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有效遏制了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重特大案件的发生和蔓延趋势。今年以来,共查处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6起,铲除毒品原植物(罂粟)771株。
(四)全面规范戒毒康复体系工作。强化戒毒维持治疗,继续推进乡镇(街道)卫生院美沙酮代发工作,切实提高入驻率和巩固率。推进戒毒医疗机构主动、规范、有效开展戒毒治疗、咨询和行为干预服务,使戒毒医疗机构真正发挥作用。全市累计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人数7959人,维持三个月以上的有2110名,维持率达72.4%。在美沙酮免费维持治疗方面,我市除鹿城外,其余地区均已对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落实或部分落实免费治疗。同时进一步强化帮教就业安置,抓好戒毒人员康复就业工作,灵活运用集中就业安置、分散就业安置、鼓励自主创业、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全力推进社会面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就业安置点93个,就业安置246人,就业安置率达78%,已达到省禁毒委年度要求。进一步强化禁毒社工管理工作,根据《温州市禁毒社工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试行)》的规定,各地按照实有吸毒人员每20名配1名禁毒社工的要求,全市共配备了禁毒社工1265名,配备率达到5.2%,禁毒队伍力量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培训人员达600余名,切实提升基层禁毒工作者业务水平。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市社区戒毒有效执行率达85%,比省禁毒委要求高出5个百分点。同时近年来,我市各级禁毒部门、共青团、总工会、妇联和关工委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禁毒志愿者行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禁毒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并依托“禁毒志愿者服务网”对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的4374名,配置率达到了17.8%。禁毒志愿者依据心理辅导、困难帮扶及宣传教育等志愿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禁毒志愿服务行动,各县(市、区)也陆续组建了基层禁毒志愿者队伍,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制定全年禁毒宣传计划。3月份,制定出台《2014年温州市禁毒宣传教育重点工作》,以完善工作体制、普及毒品知识和合成毒品危害为重点,继续深化禁毒宣传教育“六进”活动,不断推进禁毒宣传教育基础性工作。
(二)健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机制。在前阶段推出的以温州市毒品预防教育基地为龙头,45所“五星级”学校禁毒园地为支撑的禁毒教育基地群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运行机制的完善,力争在全省开创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
(三)开创新型戒毒帮教理念。依托“崇德书院”等慈善机构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伦理道德。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创以“净化心灵、崇德向善、知荣明耻”为内容的新型戒毒帮教理念,建立集“道德教育、心理治疗、职业培训、就业安置”为一体的综合戒毒帮教工作模式,帮助社会戒毒学员重拾信心、重建责任、融入社会,打造温州特色戒毒帮教品牌。首期全市戒毒康复人员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已于5月7日开班。
(四)加大宣传阵地建设。拓展宣传教育阵地,在全市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并加强重要时段重要版面禁毒宣传活动。据初步统计,全市仅在影响力大的主流媒体上刊发中央级禁毒宣传报道1276篇、省级728篇、市级2546篇,宣传绩效位列全省前茅。
五、禁毒工作模式得到进一步创新
(一)推进禁毒工作信息化。积极推进《温州禁毒移动政务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全市的基层禁毒智能化移动工作平台,并已投入试用。该平台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130个乡镇(街道)禁毒办,实现了禁毒业务从“桌面”到“掌心”的应用延伸,极大提高了禁毒社工信息化应用管理能力和禁毒工作效率。同时,依托微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集“宣传、举报、互动、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微禁毒”综合应用特色平台,切实发挥毒品预防教育、服务基层管理、整合信息资源、支撑缉毒实战的作用,实现“微中求大”的目标。
(二)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不断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有9个县(市、区)成立了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县级协会数居全省之首;成立协会的地区,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入会率达到了85%以上。通过加强岗位培训、举办易制毒化学品知识电视竞赛等活动,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守法自律意识。同时,加大打击力度,2013年全市共破获易制毒化学品案件133起,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197.74吨;今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易制毒化学品案件6起,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1.7吨。
(三)推进易涉毒娱乐场所星级化管理。4月初出台《全市易涉毒娱乐场所“星级化”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率先实行温州市易涉毒娱乐场所星级评定工作,根据易涉毒场所日常涉毒管理机制、涉毒信息员物建、涉毒案件发生等情况综合评定易涉毒场所等级,实现分级管理、强化行业自律、努力打造品牌。今年6月底完成试行工作,下半年全面正式实行易涉毒娱乐场所星级化管理。
虽然我市禁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任务还很艰巨,禁毒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点突破和提高。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浙江省禁毒条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禁毒工作,全面落实禁毒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推进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