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千万工程”核心任务,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系统构建法治保障、精准监督、代表参与的全链条工作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法治引领,筑牢“千万工程”制度基石。一是立法保护楠溪江生态环境。采用“小切口”立法模式,审议通过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既带动了楠溪江流域水质提升,又促进沿线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一江碧水淌金银"的生态价值转化。二是深入开展瓯柑保护发展立法调研。开展基层座谈2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300多条,精准回应品种保护、品牌建设等核心诉求,让立法工作满载民意民智。温州首部农业领域立法《瓯柑保护发展条例(草案)》将于6月提交审议。三是严格开展系列执法检查。近年来,先后开展了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省河长制规定等执法检查。今年,计划开展省“千万工程”条例的贯彻实施,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切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幸福成果。
强化靶向监督,破解“千万工程”难点问题。一是持续性监督,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聚焦山区海岛供水薄弱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督促政府破解难题,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二是清单化监督,全力打造更优“水环境”。首创《水环境治理十大重点监督清单》,对污水处理、截污纳管等开展“清单式”监督,并就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评测,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监督效果。三是针对性询问,助力提升乡村“高颜值”。围绕未来乡村、“两带一园”、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开展人居环境提升专题询问会,吸引了17.7万人次在线互动观看,询问会得到农业农村部农村事业促进司的点赞。
发挥代表作用,凝聚“千万工程”强大合力。一是丰富代表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助力'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主题活动,号召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视察、建言献策、结对帮扶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扩大代表参与度。积极邀请代表参与人大调研、监督、座谈,有效提高立法监督工作质效。借助“局长·代表面对面”“乡镇长有约”等载体,让“一府一委两院”走进基层代表联络站“零距离”回应群众诉求。三是高质量办好代表建议。建立涉农建议“分类交办-跟踪督办-效果评议”闭环机制,高质量办理涉农相关意见建议,切实将群众呼声转化为“千万工程”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