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代表团简报(第一期)
发布日期:2025-01-21字号:[ ]

聚力共富先行  勇扛改革使命为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龙港力量

1月20日下午,龙港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

章月影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符合温州发展所需、人民期盼所向、未来战略所期的好报告。龙港作为“改革名城”,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上发力:一是在做大做强“全省第三极”上再添贡献。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对外开放平台、人才要素保障,以青龙湖省级高新区为平台,加快传统印刷产业升级,抢先低空经济新兴产业赛道,主动融入浙南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完善人才引育政策,持续打响“印刷机长”品牌。二是在深化优化“新型城镇化改革”上再出成效。聚焦“大部制、扁平化”、异地参保试点、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等改革项目,迭代升级龙港行政体制、异地参保机制、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改革效能,为全国推广提供“龙港模式”。三是在拓宽拓深“民生优享”上再上台阶。聚焦公共服务、职业友好、平安城市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加速推进医疗、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建设社会福利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治理涉薪纠纷,维护劳动者权益。

何宗静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了旗帜鲜明的政治忠心、勇挑大梁的发展信心、民生为重的坚定决心,是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契合温州发展实际的好报告。龙港将不折不扣落实好报告精神,实施政策争取、消费提振、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实施“小切口、大撬动”改革,推动“数据得地”“技改智管”等要素改革,激发社会内生动力;深化“头部企业+研究院(高校)+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打好公共服务补短提质三年行动“收官战”,加强与温医大附一院等优质资源互惠合作,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建议市政府完善龙平苍三地交通共联、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生态共治、市场共构、产业共兴等机制,推动三地园区跨区域布局、公共服务“无差别”共享;帮助龙港争创省级低空经济发展县域试点。

周世煊代表说,要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加强低空经济领域产学研合作;加快整机企业引培,构建系统性产业链条;强化要素保障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低空领域发展政策。要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产教融合”,补上产业人才缺口。

叶连友代表说,要加快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吸纳更多数字经济项目、企业与人才入驻龙港,提升区域影响力;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建立老有所乐学堂、助老餐饮摊点、老有康养平台、乐居保障机制和老年维权团队;要加强预付卡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职业闭店”现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刘正启代表说,要加大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扶持力度,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前布局人工智能算力调度中心,避免无序竞争;要扎实推行城市道路“最多挖一次”;要深入推广使用“基层数据宝”,以数字赋能基层减负。

徐英盖代表说,要持续关注就业情况,构建全方位、常态化的就业监测体系。

郑志虎代表说,要落实好“问企识才”机制,分阶段、分步骤地赋予企业技能人才等级评价与职称评定的自主权。

邵永强代表说,要打造全龄友好型社会,将全龄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构建尊重年龄差异的系统发展观;要增设康复、感染、精神等专科医院,加强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蓝莹代表说,要加快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加大网格员队伍职业培训,争取更多试点工作落地龙港。

杨李敏代表说,要支持龙港中学发展,将龙港中学纳入“县中崛起”计划,享受同等政策待遇;要加强对服务型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要扩大孤独症儿童救助年龄范围。

张培海代表说,要支持龙港保税物流项目申报工作;要规范物业行业监管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纠纷调解机制,畅通投诉渠道。

列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余冬冬说,要加快推进市域铁路S3线二期工程建设;要培育壮大“新农人、农创客”队伍;要先行先试放开农村秸秆焚烧。

列席会议的苏立盛同志说,要加大对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关注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帮助龙港破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梗阻;要统筹考虑龙港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以更大力度支持龙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导龙港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攻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要加快形成和释放人才红利,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合理布局,为龙港提速建设“改革名城·瓯越明珠”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列席会议的何学考同志说,要压实外卖、快递等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成立行业协会和工会,维护从业者合法权益。

列席会议的瞿伟军同志说,要扩大科研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项目投产达效;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

列席会议的王辉球同志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筑巢引凤”引进高端人才;要围绕温州现有的产业基础,培养技能型人才;要重视高校人才资源,提高人才留温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2021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