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扛起“大市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助力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
1月20日下午,瑞安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
葛益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工作思路清、部署措施实,通篇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部署要求,为做好今年全市各项工作提供了一份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是一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市政府新一年发展目标明确、举措有力,提出“两个快于、双破万、双翻番”的要求,谋划部署了打好稳增长组合拳等十方面重点工作。希望瑞安在去年交出经济社会发展高分答卷的基础上,继续奋勇争先、勇挑大梁,为温州全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更大力量。一要在推动经济稳进提质上挑大梁作示范,抢抓政策机遇、激发创新动能、强化消费投资,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勇于探路先行;二要在推动城市能级提升上挑大梁作示范,坚持区域一体发展、增强城市枢纽功能、提高城市环境品质,辐射带动温州南翼城市发展、助推实施“强城行动”;三要在推动共同富裕先行上挑大梁作示范,聚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文化研究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吕伯军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贯穿了总书记对于温州续写创新史的嘱托,充分展现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是一张锐意改革创新的发展答卷。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强城行动”,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新的一年,吹响了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级”的奋进号角。去年,瑞安在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亮眼的成绩。希望新一年要发挥好“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作用。要把讲政治、讲忠诚摆在首位,找准瑞安的方位和定位,把握好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担当,为温州大局做贡献。要主动融入大都市,着力建设大通道,加速推动大开放。要做强存量、做大增量、抓好变量,加速要素流转推动更多人才流入。要落实“三个基层”的要求,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把真正优秀的对乡村发展有情怀、有感情、有能力、有思路的人引进来。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营造良好生态,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李坚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融入大局开新局”的战略眼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态势、“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和“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温情,让我们倍增信心、倍感温馨。瑞安将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实施“三化五争八跨越”行动,弘扬“六干”作风,抓机遇、争红利,抓创新、促转型,抓项目、促消费,抓改革、促开放,抓城乡、促融合,抓党建、促治理,交出“大市挑大梁”的高分答卷,为温州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更大力量。建议支持瑞安建设东南首个TIR集结中心,将其纳入“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战略;将更多科创资源、科创平台布局塘下,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金南翼”;畅通华侨回归通道,加速冲刺千万人口城市。
应希克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立意深刻、目标积极、任务清晰、措施有力,既彰显了温州特色,凸显了人文情怀,也蕴含着许多瑞安的元素。瑞安要抓住温州实施冲刺千万人口城市“十大举措”、提升城市发展“青和力”的契机,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明确青年工作重点,解决好青年的就业创业问题,让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创业创新行列中来;要解决好青年的后顾之忧,关注青年的基本生活、交流、安居、婚恋等方面需求,切实增强在瑞青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完善好体制机制,加强组织统筹,形成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工作合力,为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秦肖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坚定了“乘势而上、牢记嘱托”的信心决心,找准了“逆势而进、破局突围”的问题难题,指明了“顺势而为、奋战奋进”的方向航向。新的一年,瑞安将牢牢把握“24字要求”,坚决扛起“全省排头兵、温州顶梁柱”的使命担当,落实“十大攻坚”。一是奋力打造“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瑞安样板,千方百计夯实产业“稳”的基础、积蓄项目“进”的动能;二是奋力打造“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瑞安样板,激活创新“第一动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三是奋力打造“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瑞安样板,聚焦“对内对外开放”“强城兴村融合”一体推进。
张晓勇代表说,建议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村社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朱良仕代表说,建议加大华侨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支持;设立华侨经济发展转型基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华侨投资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倾斜。
汪丽燕代表说,建议出台监管机制,规范宠物医疗价格;加强快递行业监管,出台政策支持快递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大温州南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传承力度。
缪阿调代表说,建议更加重视并加强K-12技术与工程教育,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紧密结合,充分融入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不断优化政策支持,提高技术与工程教育质量,为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迭代升级打好坚实基础。
叶葱葱代表说,建议科学制定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传承工作,强化地方立法保障,推动木活字印刷术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