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解读
秉持发展理念下足绣花功夫服务市政设施高质量发展
字体:[ ]     发布日期:2024-05-10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市政设施就在你、我、他身边。道路平、排水畅、路灯亮,是城市安全运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群众安心出行、舒心生活的必备条件。

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正是市政设施管理的目标所向,是市政设施立法的旨趣所在。《温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2年7月29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立足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养护和维修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引领保障市政设施增量、提质、增效,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

做好制度加法,破解急难愁盼

城市“马路拉链”问题为何屡禁不绝?调研中发现,由于道路本身及其附属交通、绿化以及地下的水、电、气等各类设施的建设、维养分属不同责任单位,各家“背靠背”完成相关工作计划缺乏统筹,是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重要原因。条例针对性地作出规定,由城市管理部门统筹编制城镇道路挖掘年度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行政管理更有序,政府行为更公信。

窨井盖被称作“城市的纽扣”,扭住了地面与地下管网的连接;看似寻常的井盖,不仅关乎城市颜值、品质,更是一道生命“防线”。条例见微知著,设定创制性条款,规定安装检查井盖有明显沉陷、突起或者异响的,或者井盖未按照规定方向安装导致盲道、标线不通畅的,或者新建排水管网窨井盖不具备防坠落、防盗窃功能的,要予以相应处罚,确保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城市生活更有温度。

做好制度减法,推动高效协同

城乡建设部门是包括市政工程在内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则是建后接管,承担着对市政设施使用、养护、维修的监管职责。二者既需要信息互动共享,也需要明晰职责界分,实现依法履职、高效协同。

条例依托数字化建设,规定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与城乡建设、大数据等部门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及时获取工程项目名称及其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及其联系方式等信息,助力城市管理部门获得市政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做好使用、养护、维修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实践中,养护维修的范畴既可能小到简单弥补路面裂缝,也可能大到需要对道路、桥梁作加固等重大改变(也有称为“大修”)。“大修”是仍属于“养护维修”范畴,亦或脱离了通常的“养护维修”概念而构成一项新的“建设工程”?这往往导致监管责任的重大分野和争议。条例从制度层面定分止争,以是否变动市政设施主体或者承重结构为界限,划清城乡建设部门与城市管理部门在养护维修上的职责边界,推动市政设施管理更规范、职责更明晰。

做好制度乘法,激发能动管理

“退红区域”谁来管、怎么管,是本次立法的一个重大争议。所谓“退红区域”,指建筑区划内用于公众通行、与城镇道路衔接的开放式场地,往往是沿街建筑因为消防、交通、防灾等需要进行建筑退让形成。该区域虽然产权属于业主,但往往因业主只顾“扫门前雪”而疏于管理维护,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盲区、死角。城市管理部门顺势提出,是否可以立法确认将该区域纳入市政道路管理?

条例认为,将退红区域纳入市政道路会涉嫌改变该区域的所有权性质,必须审慎地平衡立法权限与可能,通过精细化地构建,发挥制度乘数效应,破解管理困局。条例相应规定,退红区域产权人、管理人应当保持地面平坦、完好,对缺损的及时补缺修复,并接受城市管理部门监督指导;经产权人与城市管理部门协商一致,也可以将退红区域移交城市管理部门确定的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

由此,在不涉及、不僭越民事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条例围绕退红区域的具体管理需求,通过缜密的制度设计,使退红区域的养护维修义务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实现管理闭环,既充分照应中这一区域的特殊性,又兼顾满足产权人和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需要,使制度不落空、有实效。

做好制度除法,应对能级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温州以道路(桥梁)、排水、照明三大设施为主体的市政设施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全社会对市政设施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随着城市空间拓展、有机更新,对提高市政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期盼也更加强烈。

瓯海大道被称为“温州市市门第一路”,是温州市投资最大的城市通道,是温州市区东西走向的主要高架路,全长近30公里。但是作为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之时不具备公路可以配建养护作业基地的制度红利,规划、建设、城市管理部门对此各持主张难以统一,导致投用之后有关维护工作捉襟见肘。

立足实践需求,本次立法着力破除机制障碍,明确规定新建、扩建高架路、隧道、地下通道、大型以及特大型桥梁等市政设施确需配备养护管理用房的,城市管理部门应当提出规模和建设要求,纳入工程设计方案;已建市政设施确需增配养护管理用房的,根据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统筹配备。该规定既增强配置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用房的制度保障,满足城市能级提升的现实需求,又通过限定建设范围防止不切实际随意、盲目建设,制度规范张弛有度。

来源:市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