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苍南县人大:凝聚“人大力量” 赋能基层治理

发布时期: 2024-11-21 信息来源: 苍南县县本级 作者: 黄佳佳

近年来,苍南县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完善制度,畅通民意表达“直通车”。健全代表下沉走访工作机制。从群众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入手,探索“代表·选民零距离”工作机制,以时间固定、人员集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搭建代表选民连心桥。通过代表下沉、监督下沉、服务下沉、拓宽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真正做到原汁原味听民声,汇聚民智促发展,实现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高度融合。健全代表云上接待工作机制。以人大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突出“好用、使用、管用”导向,深化“代表码”和“活动码”推广应用。“代表码”通过代表联络站、居民门牌和苍南人大WO监督互动平台向社会公布,从而搭建起联系群众的“民意窗”。“活动码”有效汇集代表视察监督、接待选民、民生实事征集、走访调研、述职评议等活动内容,从而实现代表履职“全透明”、代表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健全代表接待接访工作机制。根据信访事项所属领域,结合代表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定期安排代表到信访接待大厅、群众服务大厅参与接访活动,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面对面调解矛盾纠纷。

搭建平台,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深化活动内涵,拓宽代表履职路径。常态化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持续推进问政的提质扩面工作,实现从“部门问政”向“主题问政”转变,问政场所也从“演播室”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亭里廊中、古宅大院”延伸,让乡镇代表直接与基层站所、业务科室沟通交流,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创新工作载体,打造特色工作品牌。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坚持在“建、管、用”上齐发力,在打造品牌特色上下功夫,如积极推动苍南县灵溪“五事空间”、马站“两专督政”、莒溪“稻田e事”、炎亭“代表+网格”等一批具有地域标识的基层人大工作品牌逐步形成,让群众表达渠道更畅通。激发阵地活力,打通立法信息采集网络。全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采用“网格化+上门式”的方式征询立法意见,不断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向普法宣传、监督执法、促进守法拓展,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平台。

凝聚合力,打造社会和谐“助推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优势,探索“代表+”多元联动新模式,助推人大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实践深度融合。“人大代表+会商议事”,拓宽治理路径。县人大常委会定期与相关部门单位研判交流,共同梳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的重点问题,形成会商议事建议议题。按照“小切口、具体化、可操作”的原则,由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人大代表、居民群众、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法律顾问共同开展微调研,召开会商议事会议,形成议事建议,交由相关部门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凝聚监督合力。通过积极探索完善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鼓励人大代表加入“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积极提供公益诉讼线索,努力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如2023年11月, 苍南县人民检察院以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为契机,召开苍南县沿浦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听证会,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公益志愿者等10余人参加,“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双向奔赴有效推动了苍南县公益保护网的建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司法监督相结合的生动基层实践。“人大代表+矛盾调解”,促进和谐稳定。鼓励引导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熟知社情民意、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大代表担任调解员,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群众服务大厅、诉讼服务大厅、人民法庭建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网格员等资源力量,形成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实质化解的强大动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