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在温州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温州市代市长 张文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举办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锚定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全面推进“四大振兴”,全市生产总值8730.6亿元、增长6.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0.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2.7亿元,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7973元、41622元,分别增长6.3%、8.2%,增速均居全省第1。
面对错综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我们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步伐坚定而有力。我们精心办好一批影响广泛的全局大事,亚运足球、龙舟赛事圆满精彩,火炬传递温州站出圈出彩,交出了办赛、兴城、惠民的高分答卷;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海丝城市大会吸引全球目光,世界温州人大会、侨创会凝聚智慧力量,开放的温州正深度拥抱世界、链接全球。我们倾心办好一批提振信心的发展要事,金丽温开放大通道上升为全省重大战略,市域铁路S2线建成投用,杭温高铁完成主线铺轨,温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预可研成功获批,质量强国建设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集中签约39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4000亿元,成功申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朔门古港遗址高分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们用心办好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优托护苗”“温馨教室”“明眸皓齿”工程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千家老年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千个“共享社·幸福里”打造共富新场景,111项省市民生实事均提前超额完成,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过去一年,我们有力有效稳增长,经济运行恢复向好。扎实推进“抓项目、破难题、强服务”攻坚行动,全面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构建政企直通车、“帮企云”平台等“六位一体”为企服务体系,设立企检服务中心19个,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工业大镇全覆盖,为企业减负超350亿元,“数据得地”机制为89家优质企业精准供地2283亩,“利企安企暖企”、促进民间投资等经验做法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微企业友好城市建设,市场经营主体新设23.5万户、总量超140万户。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省重点建设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入选数分别位列全省第1、第2,省“千项万亿”工程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第1,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债券额度全省最多。开展“十大百项”兴消费旺市场开门红行动,引进品牌首店120家,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五马大南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开展“迎亚运、享赛事、游温州”活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133场。启动雁荡山重振雄风三年行动计划,瓯海获批建设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楠溪江音乐节、百丈漈、168生态海岸带人气火热。开展“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抢订单”活动180场,创成省级公共海外仓2个,开行中欧班列温州号130列,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实现进口额116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提档提速增动能,创新发展掀起热潮。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抓手”,“一区一廊”落地创新型重大项目8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温州高新区排名分别进入全国前30%、前40%,瓯江实验室集聚高水平科研团队50个。大力推进大孵化器集群发展战略,新增孵化空间210万平方米,“建引育”模式入选国家自创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一港五谷”加快抢占新风口,中国数安港集聚重点数据企业152家,开出数据资产确认登记全国第一单,上线全国首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落地数字经济项目5个,中国眼谷获评国家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示范项目、累计注册科技型企业203家,中国基因药谷落地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温州新光谷挂牌运行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智能谷全面启动建设。引育高能级科创平台11家、技术转移中心31家,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35家、高新技术企业7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44家,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瑞安获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设立千亿市县产业基金和温州民营投资基金,大罗山基金村正式开村。引育大学生12.9万人、技能人才9.5万人,新增全职顶尖人才6名,引进培养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68名、创历史新高。
过去一年,我们加力加码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传统支柱产业总产值超9000亿元,新兴主导产业规上总产值超6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新兴产业崭露头角,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0个,其中超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31个,落地首个晶圆厂项目,签约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102个,远景风电全省首台海上风机、金风科技省级首台套16.5兆瓦海上风机先后下线。开工增资扩产项目609个、竣工279个,实施智能化节能化改造项目1894个,制造业投资增长14.2%,夺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上市(过会)企业8家,1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6个、数量全省第2。温州湾新区挂牌运行。认定省级高新区2个、获批创建2个,命名省级特色小镇3个、数量全省第1。大力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整治低效工业用地1.2万亩,供应工业用地(用海)1.04万亩,获批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乐清、瑞安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过去一年,我们先行先试激活力,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推动出台全国首个“两个健康”省级评价标准,制定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95项任务清单,谋划推出20项优化营商环境突破性举措,8个项目入选全省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排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经验全省推广,266项高频事项办理实现“24小时不打烊”,探索形成市场化服务创新创业新模式新生态。获批国家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应用先行先试、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龙港新型城镇化、农村“三位一体”、“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等重点改革扎实推进。金融改革持续深化,“科创指数贷”“新市民贷”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温州银行走出“城商+农商”互补发展路子。首座15万吨级码头建成投用,大型国际集货拼箱基地开工建设,新增近洋航线4条、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8条,港口集装箱、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130万标箱、1169万人次、10.6万吨。签约中印尼(温州)产业合作园,获批海峡两岸(温州)大健康产业园。
过去一年,我们高标高质优环境,城市建设打开新局。开展纪念温州建城2215年、建郡1700年系列活动。坚定不移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常态化运行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定实施中心城区统筹规划管理办法,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滨江CBD开工总部大楼10栋,墨池坊、梧田老街等改造提升项目开街亮相,建成“精建精美”项目100个。扎实推进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水务、燃气、环保三大集团挂牌成立。开展迎亚运“城市品质、城市文明、城市治理”三大提升行动,实施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110个,打造精品城市道路85条,改造老旧小区138个,新增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省级未来社区各21个。金丽温高速东延线、104国道改扩建温州段建成通车,市域铁路S3线、青文高速、泰顺通用机场等开工建设,温福高铁前期取得突破,入选国家级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铁腕推进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优良率97.5%、居全省第2,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84%,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乐清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泰顺创成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洞头落地全国首个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类EOD项目,南麂列岛诸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
过去一年,我们稳扎稳打促共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落实落细“一县一策”,山区5县生产总值增长7.6%,实现产业飞地、教共体、医共体全覆盖。高质量打造“一县一带一片”示范区12个,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2个,入选省级特色精品村和未来乡村104个、数量全省第1,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走进温州。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苍南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深入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启动“1619”接续奋斗计划,设立世界温州人公益慈善基金,建成“共富工坊”1256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人均提高到13320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增速全省第2。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203所,在温高校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创新实施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让6.6万“小飞鸥”在温州上好学。三甲医院增至11家,国家卫生乡镇提前两年实现全覆盖。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获批全国首个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成为全国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联系点。城镇新增就业9.6万人。实施《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新增体育场地超200万平方米,温籍运动员在亚运会上勇夺18金5银2铜、金牌数全国地级市第1。《温州大典》首批成果发行,“戏从温州来”巡演好评如潮,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影响力城市年度榜单,创成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获评全国第三座“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打赢平安护航亚运攻坚战,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3%、7.8%,普通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下降30.8%,重大信访问题清单管控力指数排名全省前列,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有力应对“杜苏芮”“卡努”等超强台风,创成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
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对口支援合作、机关事务、供销、公积金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致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开展“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等系列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做好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23件、政协提案499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行政诉讼案件数、败诉率实现双下降。加强政府工作清单化闭环管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14项重点工作完成率达98.6%。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2项、创历年最佳成绩。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持续下降。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清廉政府建设不断深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和中央、省驻温单位,向关心支持温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压力,一些群众就业、生活遇到困难;产业发展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制造业存在结构性短板,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较为滞后,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任重道远;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紧密,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够突出;都市区能级和品质不够高,市域统筹力和城市核心功能不够强,中心城区带动力和县城承载力还需加快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缩小“三大差距”还需持续发力;经济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高;要素高效配置机制还不完善,营商环境离市场经营主体期望还有差距;少数干部的专业素养、服务意识、担当精神与新使命新要求还不适应。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冲刺万亿级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的重要一年。当前的温州战略机遇叠加、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基础持续夯实,发展优势持续显现,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我们要坚定信心、接续奋斗,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在知重负重中攻坚克难,在苦干实干中奋勇争先,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着力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全力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以温州的“稳”“进”“立”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以上目标,要把握规律认识、科学高效统筹,深刻理解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处理好速度和质量、规模和效益、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实效,以实干实绩践行高质量发展硬道理;要强化创新驱动、塑造新的优势,以“向东是大海”的胸怀与魄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空间,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塑新征程温州之“重”;要坚持实业为基、夯实发展支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展县域综合实力攀升行动,项目为王,企业为重,做实制造业家底,凭硬实力说话,推动平台提能、产业提效、发展提速,有力支撑温州迈上万亿级生产总值新台阶;要注重整体谋划、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大格局谋划和推进工作,跳出温州看温州,立足当下看未来,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保持工作连续性稳定性,又增强工作预见性创造性,既用心用力干好当下事,又甘做长远发展铺路人;要厚植为民情怀、永葆初心本色,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更加关心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更加关注每家每户衣食冷暖,更加关爱广大群众身心健康,切实解民忧、优民生、暖民心,持续提升老百姓幸福质感。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奋力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着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打响“来温州创未来、投温州赢未来”品牌。
加速做强创新平台。持续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能级,推动温州高新区排名继续前移,加快高端创新资源向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集聚,进一步放大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溢出效应,推动瓯江实验室眼脑健康应用研究加快突破。推进大孵化器集群2.0版建设,引进一批专业运营机构,新增孵化空间200万平方米以上、入孵企业(团队)3000个,为广大青年创新创业、逐梦圆梦提供广阔平台。展现“一港五谷”竞相发展新景象,中国数安港力争入驻重点数据企业500家,争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示范园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数据强港、全国一流数据交易中心和中国数字经济新高地;国际云软件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云软件高地;中国眼谷争取落地国家先进眼视光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全国眼健康“硅谷”;中国基因药谷做强创新药转化平台,加快打造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生物药谷;温州新光谷落地一批高质量激光企业,加快打造高水平激光与光电产业基地;中国智能谷提速建设“一器一园”,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高水平建设国科、浙大、华中科大、香港理工大学等温州研究院,迭代“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模式,引育高能级科创平台5家、技术转移中心15家,争创全省重点实验室8家。
加速壮大创新主体。推动出台《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升级版,新增科技领军(小巨人)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家,力争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和研发活动覆盖率均达6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85%以上。推广“科技副总”“科技轻骑队”模式,实施“双尖双领”重大科技项目20个,新增企业研发机构35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深入实施“人才新政40条”4.0版、“瓯越英才计划”、“510+行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落实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十条举措,探索建立温州“学子码”,开展“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系列活动,新增全职顶尖人才5名、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40名,引育大学生12万人以上。高水平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开工温州技师学院扩容工程、市公共实训基地,培育技能人才8万人以上,着力建设崇尚技术、崇敬工匠的技能型社会。
加速优化创新生态。实施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支持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争创省“双一流196工程”院校,加快温州肯恩大学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温州理工学院建设理工类应用型大学,推进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创建,支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做强科创基金,推动大罗山基金村注册规模突破200亿元,迭代“科创指数贷”,新增科技贷款150亿元,深化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培育一批技术经纪人,拓宽创新创业向创富转化通道。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动推进人才友好型、职业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建青年人才创业、安居等“十大场景”,办好人才服务“十件实事”,打造青年人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地。
(二)聚焦聚力稳进提质,奋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找准主攻点,打好组合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增强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全面承接省“8+4”经济政策体系,因时因势出台新的政策,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金融富瓯”行动,新增制造业贷款300亿元、企业首贷户8000户,普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联动打造专精特新之城、中小微企业友好城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50家,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上市(过会)和报会企业各8家,形成企业发展“雁阵齐飞”“繁星满天”的新景象。新增“品字标”企业50家、“浙江制造”标准50项,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健全“六位一体”为企服务体系,开展新一轮两大万亿产业百场对接活动,涉企问题化解率95%以上,用政府的真心帮扶、走心服务让企业发展更加安心、更有信心,持续点燃企业家实干拼搏、永不言败的奋斗激情!
推动投资消费相互促进。聚焦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投资比重,安排“百项千亿”重大项目576个、完成年度投资1300亿元以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制造业投资增长17%。迭代投资“赛马”激励、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确保省“千项万亿”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30%、二季度达到60%、三季度85%以上,10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以“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让社会资本投有所向、投有所报。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家能耗单列等政策支持。聚焦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优化商业综合体布局,改造提升城市商圈(街区)10个,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00家,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会展经济、银发经济和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引育品牌首店100家以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提速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用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传统支柱产业总产值突破9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推动电气产业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鞋服产业“时尚+品牌+科技”升级,提速泵阀产业向能源、化工关键装备产业转型,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整车配套能力。加快数字经济集聚区“一核心多区块”建设,统筹布局智算中心,招引超亿元数字经济项目30个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实施智能化节能化改造项目1200个,打造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5%。深化“核风光水蓄氢储”强链补链,加快比亚迪、正泰、瑞浦、金风、伟明盛青及泰顺、永嘉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和投产,争取开工三澳核电二期,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智能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世界一流新材料基地。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和未来医疗等新赛道。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推进温台沿海产业带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现代临港产业基地,力争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科技服务、检验检测、工业设计、人力资源、智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高技术、专业化、增值式服务业体系。
坚持大抓招商大抓平台。完善“驻点招商+专班推进+季度集中签约”机制,健全招商引资绩效评价体系,聚焦“551X”头部企业,用好千亿市县产业基金和温州民营投资基金,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0个、超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30个,竣工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00个以上,开工增资扩产项目500个、竣工300个,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和实力温商总部,用大项目好项目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加快温州海经区高质量发展,建好海峡两岸(温州)大健康产业园,推动温州湾新区创建高能级战略平台。打造特色小镇升级版,开工小微企业园10个、竣工20个,提质建设一批模具、锻铸造等产业配套园区。用好用足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纵深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推行分行业“工业上楼”,整治低效工业用地1万亩。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5个,推动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提速见效。深化“数据得地”机制,优化细化工业企业跨区域搬迁政策,鼓励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工业供地方式,加快历史围填海处置、用海审批和配套建设,保障工业用地(用海)2万亩,让好企业好项目有地可落、安心扎根。
(三)大力实施“强城行动”,奋力推动城市能级加快跃升。抢抓区域一体化和构建都市圈的重大机遇,以“强城行动”为牵引,推动大都市区综合能级和中心城区首位度双提升,加快建设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
集中力量建设“五城三园”。坚持要素集聚、政策倾斜,滚动实施百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60亿元,加快构建“五城联动、三园辉映”新景象。推动瓯江新城加速崛起,提速推进滨江CBD总部大楼群、温州金融科技文化中心、温州文化展示中心、府东路过江通道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市新中心和现代都市产业新高地。推动千年斗城传承复兴,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和九山环境综合整治,重现“北斗七星”格局和“倚江、负山、通水”独特风貌,打造“海丝名城”文化地标。推动科教智城提质建设,以高教园区为核心,提速建设瓯海生命健康小镇、茶山校地产教融合样板区等重点区块,打造中心城市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东部科技城展现新貌,加速建设空铁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好新能源装备、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打造新质生产力示范高地。推动西部时尚城焕发活力,以G104时尚走廊为纽带,提升鹿城经济开发区、中国鞋都、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等重点平台,谋划建设时尚定制创意街区,提速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加快建设“全域美”生态园,推出三垟湿地“新十景”,实施大罗山保护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山水相连的“城市绿心”、大都市生态会客厅。高起点规划建设园博园,精心筹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联动推进植物园建设和动物园迁建,构建“多园共生、交通共享、产业共融”的发展格局。更大力度推进国际生态旅游岛和现代化城区建设,打造海洋经济增长极、甬台温临港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以更大视野谋划建设温州都市圈,加快“东拓西进、南连北接、四港联动、通达世界”,持续拓展大都市区发展空间。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刚性落实中心城区一体化市级统筹机制,着力构建“一核三辅”空间结构,积极推动公共设施等“六个一体化”,加快实现中心城区“拥江面海、中心崛起、东拓西优、南联北跨”。发挥城市总规划师和规委会机制作用,强化城市天际线、夜景灯光、重要建筑等风貌管控。建立龙平苍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推进重要规划统一编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筹布局,促进鳌江流域协同发展。坚持“小县大城、产城融合、组团发展”战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重大项目70个,支持特大镇高质量发展和扩权改革。实施城中村改造8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5个,创成省级未来社区15个。补齐排水、供水、燃气等市政设施短板,推进文成、泰顺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期,加快实施瓯江引水工程、滨海净水厂一期等项目。推动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方式转型,有序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试点,用高品质、新科技、好服务引领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深化国家智能建造试点,推进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做强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争创高能级服务业发展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加快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深化与周边城市全方位区域协作,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消费流高度汇集。推进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争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实施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功能布局优化提升行动,形成一批烟火气与时尚范共存、场景体验和生活美学有机统一的高品质生活圈。统筹抓好桥下空间利用、口袋公园建设、塘河绿道贯通。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韧性城市。下足绣花功夫精细管理城市,定期开展城市体检,深入实施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架空线路“上改下”,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推动有条件的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让城市更美丽、生活更美好。
提速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坚持以交通圈拓展都市圈,打好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收官战,力争交通投资500亿元以上。加快构建“5321”高铁时空圈,建成投用杭温高铁,力争开工温福高铁控制性工程,提速推进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温武吉铁路等前期,加快温州南动车所及上盖开发建设。加快青文高速、苍泰高速、瑞苍高速、甬台温高速复线瑞安联络线、绕城高速乌牛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建设,开工甬台温高速改扩建二标段,力争开工甬莞高速洞头支线,加快合温高速温州段、乐永青高速等前期。深化城市轨道交通“S+M”体系规划建设,全线铺开市域铁路S3线建设,联动推进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加快七都二桥、沿江快速路、瓯越大道南段快速路二期等建设,建成瓯越大道温州北站互通。提速推进一批国省道项目,加快打通一批断头路,建设提升“四好农村路”800公里,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95%以上,让老百姓出行更便捷。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奋力推动体制机制再创优势。以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为新起点,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再造“深化改革看温州、内外融通数温州”新景象。
推进重点改革出新出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引导广大企业家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争创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五年计划,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95项任务清单,推出更多首创性突破性政策举措,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线上线下融合运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规范提升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打造更多“一类事”服务场景,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5%以上。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持续打造龙港新型城镇化、农村“三位一体”、“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等标志性改革成果,争取落地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试点。深化公用事业一体化、国资国企、涉案企业合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改革。争取新一轮国家和省级金融改革试点,深化QFLP、数字人民币、个人侨汇结汇便利化、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等试点,积极培育银行、保险、证券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推进对外开放走深走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加快建设省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探索推进制度型开放,提速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战略节点城市,推动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纵深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开工温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建设航空物流园、大型国际集货拼箱基地、乐清湾C区一期、状元岙二期,统筹推进温州港南部港区规划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支持乐清、龙港申报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常态化运行温州至南昌、上饶海铁联运专列,开行中欧班列温州号135列,稳定运营近洋航线15条以上,新增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5条,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1300万人次,加快打造近洋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和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更好发挥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和侨创小镇等平台引侨资、汇侨智作用,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额、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进口额均增长10%,综合保税区跻身全国90强,争取纳入浙江自贸区新一轮扩区范围。持续开展“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规范发展,大力培育海外仓、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深化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持续扩大“新三样”出口,稳定外贸出口占全国份额。超常力度招引重大制造业外资项目,实际使用外资6亿美元。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5家,让“地瓜经济”的根扎得更深、藤伸得更远。
(五)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奋力推动美丽温州展现新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篇,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温州样本。
协同发力降碳增效。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开工苍南1号二期、洞头2号等海上风电项目,提速建设华港LNG储运调峰中心、瑞安1号海上风电,完成重大能源项目投资超100亿元。支持工业厂房屋顶光伏、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园区和工厂,投用充电枪2万把以上。推进省级及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500家。深化生态环境“空间、总量、许可”一体化改革,探索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谋划实施一批EOD项目。
铁腕推进污染防治。坚决完成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清零机制。提速建设60个重点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建满足当前、适度超前、全面系统的环保设施体系。完成8个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开展新一轮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国控、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分别达到100%、96.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全省前列。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力争县(市、区)全面创成省级无废城市,完善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强扬尘污染防治,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PM2.5平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让蓝天碧水成为温州老百姓的“幸福不动产”。
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河湖林田长制”,加快推进三大水系、五大河网生态修复,创成省级美丽河湖12条,高标打造洞头诸湾、苍南沿浦湾等美丽海湾,积极创建南北麂列岛国家公园,全面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加强文成、泰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山区5县GEP核算应用和“两山合作社”试点,深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把瓯越大地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六)主攻缩小“三大差距”,奋力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不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字招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统筹推进协调均衡发展。精准落实山区海岛县“一县一策”,做大做强“一县一业”,提速打造泵阀、时尚轻工、绿色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等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力争完成生态工业等“四大千亿”投资超千亿元,实施“飞地经济”产业合作项目10个,确保山区5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加快打造“绿富美”新增长极。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推动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扩面提质,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6左右,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更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协作,打造一批标志性示范成果。
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力抓好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推动粮食生产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深入实施现代种业“5655”工程,建好奶牛育种、浙南作物育种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11个,打造一批农业“双强”示范区。实施“六个一”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组织开展点亮乡村六个“百千”行动,新打造“一县一带一片”示范区12个,创建省级未来乡村20个,整治风貌落后村400个,让乡村有人气、有乡愁、有奔头。大力推动人才下乡、企业结对扶村,加强农村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引育农创客1900名以上。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纵深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建成“共富工坊”1500家,开工集体经济项目100个,力争实现所有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35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
加快公共服务扩优提质。持续打响“好学温州”品牌,攻坚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141所,大力实施“县中崛起”行动,有序推进集团化办学、城乡教共体建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做好随迁子女就学服务保障。办好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化“医疗高地”建设,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深化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专项行动,新建二乙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10家,加快推进58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扎实开展全国首个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强青少年等群体心理健康服务。扎实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完善“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医保纾困”升级版。深化现代社区和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建设,精心打造重点单元500个。落实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公租房基本保障,推进住房公积金长租房项目,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实施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000张、老年助餐服务点200个。倡导适龄婚育,以更优服务落实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千人托位数达到4.5个,建设提升儿童友好试点单元190个。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等群体关爱服务。大力发展红十字、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推进“真爱到家·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擦亮“大爱温州、善行天下”品牌。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政府梳理形成了“儿童友好”“共享幸福”“明眸皓齿”等12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大会票决。我们将认真办好每一件实事,更加关注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让幸福洋溢百姓笑脸,让暖流流淌瓯越大地。
(七)赓续千年历史文脉,奋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打好“三年百项文化工程”收官战,大力弘扬“四千精神”,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塑造城市特质品格,加快打造瓯越文明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交相辉映的文化温州。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深化“温州学”研究,挖掘“永嘉学派”内涵,传承发展“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事功思想。深入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宋韵瓯风文化传世工程,推出《温州大典》研究编纂重磅成果。加快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发掘、价值研究,高标建设古港遗址公园。深化“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加快市非遗馆选址建设,推动永嘉昆曲、乐清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平阳木偶戏等保护传承,匠心打造九山书会南戏文化园,加快江心屿西园改造提升,促进瓯系列工艺美术特色发展。深化媒体融合改革。持续擦亮“东亚文化之都”金名片,多渠道打造对外传播交流新平台,向世界讲好温州故事。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高水平全域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浙江有礼·瓯越先行”文明实践,打造高水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50个。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提速打造十大文化新地标,加快建设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实施文艺精品高峰计划、文艺赋美工程,优化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布局,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工业园区延伸,让居民百姓、企业员工就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高品质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完成重大文旅项目投资240亿元以上。开展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拓展“省一大”“海霞”等红色旅游链条,扎实推进雁荡山重振雄风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打造雁荡山、楠溪江千万级核心大景区,推动刘伯温故里5A景区、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雁荡山、仙岩文化园等提质发展,做优做精瓯江夜游、塘河夜画、青灯市集、168生态海岸带等文旅打卡地,打响温州美食IP。放大亚运综合效应,培育做大赛事经济、体育休闲、运动康复等产业,加快打造运动之城、赛事强城和世界龙舟名城。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创意、演艺经济等产业,提升一批创意设计产业园,培育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八)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奋力推动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推进体系化、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治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迭代“3030”隐患闭环管控机制,把握“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夜查夜巡,全力遏重大、控较大、提本质,实现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实施防汛防台能力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病险水库山塘水闸除险保安,加快建设浅滩二期生态堤、乐柳虹平原排涝等重大水网安澜工程,深化平阳岳溪水库等项目前期。推进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市建设。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控,做到风险及早识别、快速处置。
持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开展平安创建“夺鼎摘星”行动,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走私等犯罪活动,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141”基层治理体系,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加强“五失人员”排查帮扶。综合施策根治欠薪。加快建设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积极健康、正气充盈的网络生态。
全力支持驻温部队建设,加强军地协同融合发展,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兵役征集、人防海防等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打造“崇军温州”品牌、新时代民兵建设重要窗口和市域全民国防教育样板,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负人民,躬身实干、笃行不怠,全面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强化政治引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落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认真抓好“七张问题清单”整改,以实绩实效彰显忠诚担当。
坚持依法行政。深化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行政诉讼案件数、败诉率持续双下降。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让“办事不找关系”成为常态。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突出实干争先。增强“本领恐慌”意识,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学习力、谋划力、创新力,既要提升发现问题的视力,更要增强破解难题的魄力,以干部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时刻保持“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拼劲闯劲,找准坐标、拉高标杆,推动各项工作走前列、争上游、作示范。
涵养勤廉之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周半无会”制度,持续精简文件、简报、报表、APP,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要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让财政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加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温州是一座不断创造荣光与梦想的城市,温州人民总会在超越自我中实现新的发展。站在这片孕育着千年文化、流淌着创新基因的瓯越大地上,我们无比自豪、满怀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坚定扛起“全省第三极”的使命担当,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