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在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温州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提请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锚定做大做强“全省第三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落实落细“8+4”经济政策体系,主动服务和保障发展大局,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2.68亿元,增长8.5%,完成预算的101.9%;加上转移性收入965.55亿元,收入合计1588.23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5.94亿元,剔除新增债券等一次性因素后,为1153.40亿元,增长5.8%,完成预算的99.8%;加上转移性支出412.29亿元,支出合计1588.23亿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由于2023年省与市县之间财力正在结算中,最终数据以实际结算数为准)。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主要科目执行情况。
主要科目收入:
主要科目支出:
2.市级
(1)市本级
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90亿元,增长10.3%,完成预算的103.5%;加上转移性收入321.50亿元,收入合计460.40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23亿元,剔除疫情防控保障等一次性因素后,为165.61亿元,增长5.2%,完成预算的99.7%;加上转移性支出292.17亿元,支出合计460.40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由于2023年省与市、市与区之间财力正在结算中,最终数据以实际结算数为准)。
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主要科目执行情况。
主要科目收入:
主要科目支出:
(2)市级功能区
2023年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湾新区(高新区、经开区)、温州生态园等三个市级功能区(以下简称市级功能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41亿元,增长34.7%,完成预算的100.7%;加上转移性收入19.99亿元,收入合计56.40亿元。市级功能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6亿元,下降43.0%,完成预算的82.1%;加上转移性支出32.84亿元,支出合计56.40亿元。收支相抵,市级功能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10.70亿元,增长13.3%,完成预算的98.0%;加上转移性收入664.10亿元,收入合计1974.80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47.94亿元,剔除新增债券等一次性因素后,为1043.44亿元,增长9.6%,完成预算的95.7%;加上转移性支出526.86亿元,支出合计1974.80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2.市级
(1)市本级
2023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1.81亿元,增长6.5%,完成调整预算的101.5%;加上转移性收入378.71亿元,收入合计560.52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3.31亿元,剔除新增债券等一次性因素后,为129.71亿元,下降3.0%,完成调整预算的97.0%;加上转移性支出427.21亿元,支出合计560.52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2)市级功能区
2023年市级功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84亿元,增长61.45%,完成调整预算的84.1%;加上转移性收入58.93亿元,收入合计128.77亿元。市级功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2.72亿元,增长72.5%,完成调整预算的83.3%;加上转移性支出26.05亿元,支出合计128.77亿元。收支相抵,市级功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2023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26.76亿元,增长3.1%,完成预算的101.3%。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94.00亿元,增长14.2%,完成预算的106.9%。收支相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本年结余32.76亿元。根据规定,结余基金结转下年继续专款专用。
2.市本级
2023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05.11亿元,增长1.2%,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79.25亿元,增长16.0%,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收支相抵,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本年结余25.86亿元。根据规定,结余基金结转下年继续专款专用。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2023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47亿元,增长102.0%,完成预算的248.2%;加上转移性收入0.49亿元,收入合计7.96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91亿元,增长177.6%,完成预算的215.2%;加上转移性支出4.05亿元,支出合计7.96亿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2.市级
(1)市本级
2023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0亿元,增长4.7%,完成预算的118.0%;加上转移性收入0.11亿元,收入合计1.51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50亿元,下降30.7%,完成预算的72.7%;加上转移性支出1.01亿元,支出合计1.51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2)市级功能区
2023年市级功能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16亿元,下降56.3%,完成预算的94.8%,加上转移性收入0.15亿元,收入合计0.31亿元。市级功能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05亿元,下降24.9%,完成预算的19.6%;加上转移性支出0.26亿元,支出合计0.31亿元。收支相抵,市级功能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1.债务限额
2023年省财政厅核定温州市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505.2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26.7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278.59亿元。
2.债务余额
2023年末温州市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05.2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26.69亿元,占15.1%,较上年增加13.94亿元;专项债务1278.57亿元,占84.9%,较上年增加222.49亿元。
3.债务变动情况
2023年温州市区获批地方政府债券366.37亿元(一般债券26.20亿元,专项债券340.17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139.7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26.67亿元。
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分别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9.97亿元,占4.4%;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0.20亿元,占0.1%;交通基础设施6.32亿元,占2.8%;农林水利19.29亿元,占8.5%;社会事业17.38亿元,占7.7%;生态环保7.96亿元,占3.5%;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65.09亿元,占72.8%;新型基础设施0.46亿元,占0.2%。
4.债务偿还情况
2023年市区共安排还本支出129.9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2.26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17.68亿元。
二、2023年主要财政政策落实和重点工作情况
(一)坚持加力提效、发展优先,持续推动经济稳进提质。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有力有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夯实回升向好的发展基础。一是全力以赴争要素。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精细谋划储备债券项目,全市累计向上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636亿元,新增政府债券总额度、专项债额度均居全省第一,支持全市实施政府投资项目452个。二是减税降费添活力。全面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创新财税惠企政策落实机制,及时足额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市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350亿元,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全面落实社保费缓缴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全市企业减轻社保费负担16亿元。三是靶向施策增动能。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市级产业政策修订工作,颗粒化重塑覆盖5大产业、35个类别、371条政策项目的产业政策体系,更加聚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优质企业、重点项目及新赛道新领域。全市累计兑现奖补资金77.8亿元,惠及企业3.8万户(次),有力推动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区块提质增效、重点行业恢复增长。
(二)坚持科技创新、首位保障,积极撬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用好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一是优化科创激励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迭代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市科技支出43.8亿元,同比增长15.3%。率全省之先创新出台高校知识价值激励政策,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增长超20%、社会服务收入增长超140%,实现教育链到科创链、价值链的有效贯通。二是做强基金要素支撑。构建“1+1+1”新一轮500亿元产业基金体系,打造千亿产业基金集群,通过子基金投资及直接投资企业163家,撬动各类私募基金、社会资本投资238.6亿元,有力支撑新旧动能加快转化。温州市获评2023年最受投资机构欢迎的地市政府LP全国第15名。三是集聚人才智力引擎。全面落实“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全市投入9.1亿元支持高水平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力保障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加速汇聚“百万人才聚温州”强劲态势。
(三)坚持深化改革、服务增值,支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域推进增值化服务改革,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强化功能、加快发展。一是贯通“一站兑付”增值服务链。创新打造“政策匹配”“资质测算”“免申即享”“跨年管理”等涉企政策兑付机制,进一步扩大惠企增值服务外延,打造了从匹配到兑付的一站式链条。2023年,匹配政策22.8万次,服务企业和个人1.2万户(次)。二是深化“普惠发展”金融示范区。释放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政策红利,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11.5亿元,同比增长21.24%,平均贷款利率降至4.45%。全面提升融资担保服务质效,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余额230亿元。创新财政资金竞存招标体系,推动信贷资源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倾斜。三是丰富“支小助微”政策工具箱。全域实施政府采购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降低投标成本等集成服务,最大限度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全市政府采购规模338亿元,中小企业占比达92%。全省首创企业开办首年免费基础代理记账服务,提供465万元财政补助,筛选免费服务代理机构50家,惠及企业5661户,节省企业成本1100万元。
(四)坚持扩中提低、缩小差距,全域绘就共富美好图景。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稳扎稳打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是共建共享和美乡村。全市“农林水”支出96.4亿元,创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2个、省级特色精品村和未来乡村104个。迭代应用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成功经验,引导多个村集体抱团连片式发展,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41622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3.0%、15.2%。二是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深入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发放补助资金12.4亿元,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惠及困难群众10.3万人(次),上架产业帮扶项目114个,帮扶1.9万人(次)。坚持就业优先,全市统筹1.3亿元支持就业创业,发放3.5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就业3.6万人(次)。三是补齐共富交通短板。全市投入16.3亿元用于山区5县公路网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强化区域交通协同联动,加速推进城乡融合。投入2.5亿元推进苍泰高速、青文高速建设,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建成通车。投入6.5亿元支持泰顺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推动温州西部山区加快融入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
(五)坚持民生优享、普惠均衡,倾力护航幸福温州建设。全市民生支出93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9.3%,办好了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温州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是“一老一小”全面保障。出台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投入1200万元落实生育补贴发放,投入2600万元扩大普惠托育服务资源,新增婴幼儿托位2900个,支持温州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投入5亿元支持养老服务体系革新,投入42.1亿元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支持获批全国首个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二是“教育高地”全域打造。统筹33.9亿元助力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高地建设。投入52.7亿元支持优化基础教育设施布局,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3个。创新完善市属公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机制,调整优化财政职业教育投入结构,获批全省唯一试点。三是“健康温州”全力护航。投入7.5亿元全力支持打造医疗高地,全市三甲医院增至10家,建成二乙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10家、基层智慧健康站505家,全市国家卫生乡镇提前两年覆盖,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六)坚持以赛赋能、以文铸城,攻坚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迭代升级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都市区一体化,支持擦亮“一核十片”城市名片。一是倾心办好亚运盛会。高标准推进“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按照“节俭办赛”要求精细化保障亚运经费,通过政府公物仓出借办公物资495件,第一时间开通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全力护航亚运项目赛事。持续释放“亚运效应”,投入2611万元打造“15分钟体育圈”,建成百姓健身房65家、笼式足球场9块、登山健身步道150公里。二是用心打造文化盛宴。投入20.7亿元支持文化振兴与都市振兴互融共进,迭代创新流动书吧、城市书房、民办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扶持机制,持续打响温州文博会、青灯市集等特色文化IP。投入1.4亿元支持朔门古港遗址发掘保护,投入7.8亿元打造温州美术馆等“十大文化新地标”,助力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方位做好以文铸城兴市文章。三是精心绘就城市盛景。坚持以“绣花功夫”精耕城市,出台新一轮城市建设和管养体制配套文件,市本级筹集61.7亿元加快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建成“精建精美”项目100个,杭温高铁全线完成铺轨、市域铁路S2线建成通车、S3线开工建设,实现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以财政支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的实绩实效,助力温州入选国家级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七)坚持改革破题、机制重塑,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着力推动治理方式、手段、机制系统性重塑,实施更深层次的预算管理改革,实现有限财政资源合理高效配置。一是零基预算走深走实。系统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市本级零基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重塑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进一步迭代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机制,全市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6.5亿元。二是预算绩效刚性约束。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创新构建绩效全周期跟踪评价机制,有力督促资金投向更精准、使用更高效。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打造“1+N”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管理体系,市本级审核项目39个,核减投资金额8500万元。三是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工作,“三仓融合”共享共用机制获评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优秀实践案例。探索研究数据资产等新形态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实现数据资产确认登记“全国首单”。
(八)坚持底线思维、除险保安,坚决筑牢财政安全根基。重塑财政风险防控体系,深度聚焦保平衡、稳运行、守底线,实现全链条、全方位管控。一是坚决守牢运行风险基线。强化财政运行动态监测和收支预判,常态化开展“三保”运行情况监测,全市“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100%覆盖,严格防范“三保”支付风险。二是坚决守牢债务风险防线。持续深化“一债一策、一地一案”化债行动,建立“一案一表”分月化债手册,2023年全市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全市化债核查通过率达到100%。三是坚决守牢社保风险底线。加强社保基金征收管理,加大财政对社保基金补助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保风险准备金22.7亿元,持续做大风险储备“蓄水池”,有力防范化解支付风险。四是坚决守牢财经纪律红线。大力开展“财会监督年”专项行动,推进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涉企补贴补助资金、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等专项整治检查,累计发现问题321个,全面强化财会监督震慑力。
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023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市政协第十二届第二次会议共提出与财政相关的建议提案344件,其中主办件8件,内容涉及公共财政、政府投资、经济建设、民生支出、资产管理、教育投入等多个方面。根据会议决议精神和建议提案办理的有关要求,我们严格落实办理责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及时与代表委员沟通,不断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实现按时办结率、面商率、满意率“三个100%”。注重将代表建议和提案办理与推进财政改革发展相结合,通过认真吸收借鉴和采纳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好地优化政策设计、推进财税改革、完善财政管理。
这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不够稳固,财政平稳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债券还本付息压力进一步加大;部门单位“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4年预算草案
(一)2024年财税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将持续深度调整,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局面将延续,财税收入可持续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但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强于不利因素,宏观政策对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撑,社会预期逐步改善,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要件不断集聚增多,为全市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底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升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切实保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2024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的再出发之年。按照省委、市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财政改革总体要求,结合对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全市2024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现代财政体系,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全力保障“强城行动”,做大做强“全省第三极”,以财政的“稳”“进”“立”为全省全市大局多作贡献。
结合2024年经济形势分析和我市实际情况,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目标初步安排建议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全市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660.02亿元,增长6.0%;加上转移性收入775.12亿元,收入合计1435.14亿元。拟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8.18亿元,增长3.0%;加上预备费15.26亿元、转移性支出231.70亿元,支出合计1435.14亿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主要科目情况。
主要科目收入预期情况:
主要科目支出安排情况:
2.市级
(1)市本级
2024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47.20亿元,增长6.0%;加上转移性收入217.65亿元,收入合计364.85亿元。拟安排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3.06亿元,增长4.5%;加上预备费2.30亿元、转移性支出189.49亿元,支出合计364.85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2024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主要科目情况。
主要科目收入预期情况:
主要科目支出安排情况:
(2)市级功能区
2024年市级功能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39.45亿元,增长8.3%;加上转移性收入16.85亿元,收入合计56.30亿元。拟安排市级功能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44亿元,增长12.2%;加上预备费0.44亿元、转移性支出29.42亿元,支出合计56.30亿元。收支相抵,市级功能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175.47亿元,下降10.3%;加上转移性收入217.74亿元,收入合计1393.21亿元。拟安排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71.10亿元,下降6.9%;加上转移性支出422.11亿元,支出合计1393.21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2.市级
(1)市本级
2024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11.18亿元,下降38.8%;加上转移性收入129.59亿元,收入合计240.77亿元。拟安排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5.18亿元,比上年调整执行数下降3.2%;加上转移性支出105.59亿元,支出合计240.77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2)市级功能区
2024年市级功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06.16亿元,增长52.0%;加上转移性收入19.53亿元,收入合计125.69亿元。拟安排市级功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5.62亿元,增长2.8%;加上转移性支出20.07亿元,支出合计125.69亿元。收支相抵,市级功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
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431.42亿元,增长1.1%。拟安排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06.27亿元,增长3.1%。收支相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预期结余25.15亿元。根据规定,结余基金结转下年继续专款专用。
2.市本级
2024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312.20亿元,增长2.3%。拟安排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9.15亿元,增长7.1%。收支相抵,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预期结余13.05亿元。根据规定,结余基金结转下年继续专款专用。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全市
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2.96亿元,下降60.4%;加上转移性收入0.63亿元,收入合计3.59亿元。拟安排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25亿元,下降42.4%;加上转移性支出1.34亿元,支出合计3.59亿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2.市级
(1)市本级
2024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1.39亿元,下降0.7%;加上转移性收入0.10亿元,收入合计1.49亿元。拟安排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98亿元,增长95.1%;加上转移性支出0.51亿元,支出合计1.49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2)市级功能区
2024年市级功能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0.05亿元,下降71.6%;加上转移性收入0.21亿元,收入合计0.26亿元。拟安排市级功能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24亿元,增长358.2%;加上转移性支出0.02亿元,支出合计0.26亿元。收支相抵,市级功能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期平衡。
(七)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2024年市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暂按2023年债务限额1505.29亿元控制。同时已将86.63亿元再融资债券编入年度预算。
(八)市人代会前安排的市级支出情况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市级预算草案在市人代会批准前,安排使用的支出,主要是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四、认真做好2024年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
(一)聚焦争要素强支撑,全力筑牢经济发展底盘。密切关注国家财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重大政策,全力以赴向上争取,凝聚稳经济、稳增长、稳投资的要素合力。提前筛选管长远、利大局的项目清单,加快优质项目滚动接续储备,全力争取万亿元国债、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支持,争取份额保持全省前列。精准把握财政转移支付、金融创新工具等领域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结合温州实际找准着力点,靠前对接、靠前谋划、靠前发力,争取要素支持。紧扣国务院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等发展机遇,全力争取政策倾斜,压实土地资源要素保障。
(二)聚焦稳增长调结构,不断巩固回升向好态势。全力以赴聚财增收,不断做大收入蛋糕,巩固和增强稳中向好的基础。坚持收入工作全市“一盘棋”,健全市县纵向贯通、财税横向联动的收入组织长效机制,凝聚增收合力。加大依法征收、科学理财力度,持续提升税收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挖掘潜在税源。组建土地出让“一地一专班”,积极研究土地出让新模式,深化市场研判和意向排摸,调整土地供应结构,谋深谋细出让时序与节奏,全力稳定预期,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依法依规挖掘盘活各类存量资源资产,挖掘低效资产价值,拓宽收入来源。
(三)聚焦培优势增动能,加速凝聚创新发展合力。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试点,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走前列、塑品牌。深化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大孵化器集群发展财政保障体系,发挥科创基金引导撬动作用,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能级。抓好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统筹保障,支持更多高质量项目平台转化落地、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温州。创新财政教育经费供给侧改革,强化高校知识价值激励导向,加快推动在温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贯通高校产学研用链条。优化人才战略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绩效挂钩保障机制,助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之城。
(四)聚焦强主体兴产业,优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全面承接省“8+4”经济政策体系,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32条”和我市“195条”任务清单,保障一揽子惠企政策高效精准实施,迭代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2024年为市场主体减负200亿元以上。把服务增值思维嵌入财政政策迭代、票据管理、政府采购等各方面全过程,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提速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研究新能源产业全链条扶持机制。健全金融行业税源培育机制,厚植发展优势。建好用好千亿产业基金,聚力强链补链、招大引强,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更好释放财金协同效应,深化应用技术产权证券化、科创指数贷等金融工具,探索数据资产融资第一单,加速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推动融资畅通。
(五)聚焦提能级塑品质,高标保障强城行动实施。聚焦聚力“强城行动”三年计划,统筹土地、资本、政策等各方面要素,创新投融资模式,用足用好金融工具,全力支持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大都市区综合能级。全面推进“一核十片”建设三年行动,统筹财力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支持构建“5321”高铁时空圈,重点保障杭温高铁、温州南动车所及上盖、青文高速、苍泰高速等项目建设,打好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收官战。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组建城市有机更新基金,全力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深化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支持建设16家高水平三级医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攻坚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城市管养水平。
(六)聚焦惠民生增福祉,扎实推进共富示范先行。探索财政领域推进共同富裕新路径,围绕缩小区域收入差距、“扩中提低”等目标任务,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全力保障民生支出,继续将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持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持续完善财政支持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支持发展普惠托育,构建老年友好“五大体系”,打响“温馨善育·颐养温州”品牌。完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等制度办法,推进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完善“文化温州”扶持政策,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打造,释放“后亚运时代”红利。探索丰富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工具载体,放大财金支农杠杆作用,打造更多强产、兴村、富民成果。
(七)聚焦夯基础优机制,持续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迭代优化项目库管理机制、预算审核机制和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动态分配机制。坚持量入为出,建立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措施。强化结转结余资金管理,集中财力保障事关大局全局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深入研究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深化预算绩效融合,将绩效评估作为政策和项目出台必备条件,完善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机制,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估机制运用,闭环管理提升绩效监管质效,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八)聚焦除隐患保安全,坚决守牢财政风险底线。常态化开展“三保”动态监管,完善县(市、区)“三保”服务督导机制,持续做好库款管控精细化管理,确保财政平稳可持续运行。继续实施“一债一策”“一地一案”化债行动,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严格执行“三个不得立项”。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缺口弥补长效机制,持续做大社保储备基金“蓄水池”,确保社保基金可持续运行。不折不扣传导落实财经纪律,加大资产盘活、楼堂馆所、三公经费、乡镇财政等重点领域财会监督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财经纪律和审计问责风险。
各位代表,2024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温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全力支持“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新篇章而努力奋斗!最后,对各位代表长期以来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件:1.温州市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及
2024年全市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温州市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
况及2024年全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3.温州市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
况及2024年全市和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4.温州市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
况及2024年全市和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5.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及2024年预算(草案)
6.温州湾新区(高新区、经开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及2024年预算(草案)
7.温州生态园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预算(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