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代表团(第三期)
发布日期:2022-04-13字号:[ ]

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趁势而上

为推动温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4月11日,龙湾代表团认真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张振丰代表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总体要求;市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在推进司法公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近年来,龙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为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一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引育,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奋力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二要以更猛攻势再掀招大引强热潮,统筹专业招商力量,着力招引一大批“大好高”项目,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奋力打造高新产业集聚高地。三要以更高水平推进未来城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资、精细化管理,落实以人为本、创新驱动、人才引领要求,奋力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高地。四要以更实举措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奋力打造民生幸福高地。

列席会议的胡剑谨同志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彻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温州城市的定位,是对党代会精神的全面落实。要持续聚焦更有文化、更有品味、更有道德发力,全方位提升城市幸福感。总的有五点感受:文化是幸福的源泉,积极推进以文筑城、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环境是幸福的沃土,坚持规划先行,充分挖掘地下空间潜力,大力推进城市环境提升;发展是幸福的前提,深化科技创新,再树民营经济新标杆,提升城市首位度;民生是幸福的根本,落实好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打造大爱城市,做好城市服务保障;开放是幸福的姿态,要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东亚文化之都建设、亚运会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更多的文艺精品。建议:加大市级统筹协调力度,下大决心建设以龙湾为主战场、主阵地的温州湾新区;细化优化人才政策,解决好留温率、回温率、稳固率等问题,吸引更多人才来温留温。

张纯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创新思维、勇于担当作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议:加快挂牌温州湾新区,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做到高度融合、产城一体,注重突出共富目标;加快推进高铁东站建设部署,成立高铁新城国资平台,在市级层面给予财力和技术支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大罗山保护和开发力度。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方向性和实践性,龙湾人大将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市、县(区)人大数字化改革项目统筹管理,推进变革型人大组织建设;将政府应急预案列入人大监督范围,加快推进应急预案运用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夏禹桨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展现了市政府把握大势、精准施策的战略布局,以稳应变、以进固稳的高超水平,当中也体现对龙湾发展的极大支持与殷切期望。龙湾将以此为行动指南,夯实基础、发扬优势,以奋力打造“一区五城”为载体,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大干交通”等方面为全市发展大局多做积极贡献。建议:市级层面对龙湾的高铁东站、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能够在政策上给予指导,在启动资金、土地出让、技术支撑等方面给予支持;市级层面在瓯江新城规划上,能够给予浙南科技城政策和资源上的倾斜,支持将浙南科技城打造成瓯江新城重要板块,以推动温州东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周赞代表说,建议市人大推进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监督,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抓紧衔接落实培训标准;加强“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监督;做好儿童友好城市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专项监督。建议市法院进一步落实便民诉讼举措,依法保障胜诉人权益。市检察院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持续推进公益诉讼工作。

赵万磊代表说,建议市法院要大力破解执行难问题;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市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强化领导协调,使要素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陈林彬代表说,建议市人大完善监督计划;强化代表履职保障,加强代表培训工作;结合温州湾新区建设,探索具有温州辨识度的开发区人大工作路径;优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市“两院”要加强法治宣传,加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力度,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完善司法救助体系。

张勇代表说,建议加强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打击力度;社会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款培训宣传,增强打击的精准度;结合技改周期实际,真正落实技改投资项目相关扶持政策;完善企业技能人才政策,扶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王茂法代表说,建议加快梳理整合现有助企政策,继续在减税降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平台支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增加中小企业用地空间,扩大市场主体,为促进就业提供支撑。

林丐孟代表说,建议高质量建设温州湾新区,加快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产业跃升发展;提早谋划,推进轨道交通S2线沿线TOD综合开发;加快建设滨海大道高架桥,缓解温州东部交通压力;进一步优化信访考核工作机制,重视初信初访的化解,加大对非法信访问题处置力度;加快大罗山旅游资源开发,以乡村振兴促进大罗山生态保护。

程宗清代表说,建议市三甲医院增设老年科,建立老年医院;加快安置房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安置房建设品质;加强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交通路网建设速度,有效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城市便捷度。建议市人大跟踪监督政府债务风险;市检察院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打击力度。

吴让大代表说,建议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工作,注重专业化招商团队打造,加大企业的要素对赌和基金引导,将招商工作考核由重“数量”向重“质量”改变;支持打造省级激光智能装备创新中心,重启国家级激光与光电集群建设;推进温州湾新区建设,用好现有孵化平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陈千帆代表说,建议加速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扩大本地企业参与度;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出台传统建筑业指导意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强人才年龄结构分析和预警,建立人才监测站,引入第三方评估,不断优化温州人才招引的政策和环境。

张磊代表说,建议建立干部关心关爱机制;重视新型产业布局,提升招才育才精准度;在温州湾新区建设的过程中,要优化产业配比和产能规划,并推进优质的时尚文化产业发展。

列席会议的王丹同志说,要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严厉打击查处非法行为,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支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力争形成集聚效应。

列席会议的江春同志说,建议更加注重粮食安全,积极构筑粮食市场、政府储备粮两条防线,加大社会化储粮宣传;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加强政策导向,通过不断地迭代筛选,培育温州本土的大米主打品牌。

列席会议的顾威同志说,建议在温州湾新区建设过程中,要高水平构建产业体系、高标准规划产城融合、高强度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更多公共基础设施布局龙湾;建议龙湾率先推出数字化改革和“双减”政策落地相结合的数字化应用,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科学提升儿童未来竞争力。

列席会议的王人杰同志说,建议市政府加大力度建设温州东部交通,重启大罗山隧道建设,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龙湾支持;以龙湾明代文化为切口,深入挖掘龙湾历史文化,通过串点连线,推进龙湾文旅产业发展。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要发挥地方性法规的重要作用,加强宣传,把法律法规用好用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2021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