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代表联络站的首要功能,也是打造基层单元的最基础工作。文成县人大常委会自觉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系统检视、提升和引领代表联络站工作,在推进架构完善、制度重塑、功能升级等方面持续作为,高标准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优化工作,为进一步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拉近代表与选民的距离,丰富代表与选民的活动提供了良好平台。
一是“站”往一线移,融入基层接地气。以便民生为先,不断优化联络站布局,大力推行代表联络站“出院下楼”,完善“一站+多室+多点”“线上+线下”阵地体系架构,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丰富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完善线下“联民服务日”、线上“全天候服务”工作机制。如玉壶镇人大将代表联络室搬到侨韵风情街的网红咖啡馆、红酒庄等,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群众看得见、进得去、能发声、有落实的“便民会客厅”。
二是“难”在一线解,为民履职有实效。做深“代表联络站+”文章,有序助推中心工作、有力回应民生关切、有效促进社会治理。建立健全意见建议提交交办反馈的快速处理机制,常态化开展专题视察、检查、调研、评议等使人大监督更加“真、硬、实”。如周壤镇人大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季节性饮水短缺问题开展视察监督,督促加快“城乡饮水工程建设工作”;峃口镇人大发挥职能作用和代表优势,助力“共富工坊”建设,为当地群众增收引路指向。
三是“身”往一线沉,联民服务汇合力。以汇民意为基础,不断丰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门诊+出诊”“面商+网联”“主题接访+无主题接待”“听取意见+报告履职”等多种形式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围绕县委中心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动主题接待活动常态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常态化、联系群众常态化,采取走、谈、访、问等多种方式,打造群众信任的联络站。如大峃镇人大将主题接待开到了“美丽庭院”、居民小区和项目拆迁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