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依法履职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2020-06-22 信息来源: 市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  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去年8月27日,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四点审议意见。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今年继续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相继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美丽田园创建推进会,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两进两回”的实施意见》《关于高质量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高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修订了《关于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意见》。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持续深化,发展红利进一步释放。去年11月底,温州乡村振兴示范带、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乡村振兴“温州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推动“两带”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坚持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突出抓好县域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鹿城、洞头、瑞安、永嘉、文成、苍南已完成规划编制。同步抓好10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落实,2019年,全市新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429个,完成投资75亿元,新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37条,“山水雁楠”“红都绿野”两条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和洞头全国“两山”实践创新海岛样板建设有序推进。二是造强平台。依托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等农业平台建设。2019年,共落实产业类项目261个,新增完成投资136亿元,新增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5个、市级田园综合体4个。瑞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三是深化融合。积极引导传统农业融入二产、三产元素,加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餐饮等新业态发展。2019年落实省级农家乐集聚村项目5个、省级农旅一体化发展平台(省级休闲乡村)5个,完成民宿产业类项目投资4.62亿元,创成市级示范性民宿聚集村8个、精品民宿21家。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4486.15万人、直接营业收入 25.86亿元。

(二)突出改革创新,全方位激发机制活力。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清产核资,通过乡镇自查、县级验收、市级联合核查,清查核实村集体资产763.76亿元,核销资产29.43亿元,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1344.74万亩。积极开展瑞安、平阳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推进农村产权公开流转交易,2019年完成农村产权交易2755宗,交易总金额31.17亿元,平均溢价率达到15%。新增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改革、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等三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二是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行动,全面清理整顿全市1.29万家合作社,清除“空壳社”3320家,专项清理分类处置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新增建成“三位一体”综合性合作组织107个,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三是深化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改革。扩面推广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模式,将项目范围拓宽到光伏、旅游民宿、小微园、农贸市场、养老院、肉联厂等多个领域,2019年全市新增折股量化扶贫项目141个,投入扶贫资金2.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以上,2万余户低收入农户受益。

(三)突出“两进两回”,多渠道集聚要素资源。一是持续推进社会资本下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整合”“撬动”“开源”三管齐下,2019年共统筹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4.2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下乡257亿元,吸引118家知名工商企业投资乡村产业项目,助力农业农村发展。二是积极化解农业用地难题。进一步加强后大棚房时代农业项目用地规范化管理,坚决杜绝农地非农现象。加大土地要素支持,每年预留500亩占补平衡指标定向用于支持西部交通、生态休闲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行动,2019年盘活闲置农房2781幢、面积60万平方米。三是发展壮大“三农”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在社会保险、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奖补支持,不断拓宽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就业渠道。2019年全市共培育青年农民创业园32个,培养高素质农民2837人,吸引1650名青年人才下乡创业,带动5万余农民返乡创业就业。

(四)突出有效治理,大力度夯实基层基础。一是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对标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不愁三保障”,统筹抓好易地搬迁深化工程、产业扶贫项目提升工程、保障性扶贫兜底工程,2019年完成异地搬迁1.55万人,组织产业就业帮扶1.65万户。完成低收入农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6.1万人,完成数量居全省第一。二是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力做好村规调整“后半篇”文章,印发《村规模优化调整村级集体资产处置与管理操作手册》,制定《促进村级集体资产融合的十条措施》,明确操作细则,加强奖补激励,全市村(社)直接融合率提升至97%。大力推进基层基础提升年行动,新增创成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7个。深化“千名干部联千村”专项行动,2019年下派各级联村干部4376人,依托“帮农云”平台收集化解涉农问题9646个。特别是疫情期间,积极动员6500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做好保供稳价、助农解困和便民服务等工作。三是弘扬乡风文明新风尚。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2019年新建文化礼堂633家,累计建成251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持续开展“新青年下乡”“四千结对”行动,有效发挥地方乡贤、文化能人、志愿者作用,组建乡村艺术团1244支,定期举办节目表演、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

(五)突出绿色发展,高质量建设美丽田园。一是挂图作战,全面整治田间疤点。围绕“六无六有”“十个一律”整治要求,制定“一图一清单”,坚持“一周一督导”,2个月的时间共整治各类田间疤点13.1万个,清理积存垃圾10.4万吨,拆除简易棚架3.5万个,治理失管农田869处,全面完成全市46万亩重点田块的阶段性整治任务,田园面貌明显改善。二是长效管理,精准落实分级责任。全面推行“田长制”,全市共落实县级田长130人、乡镇级田长912人、村级田长1550人、户级田长6580人,设立田长公示牌1860个,实现全市农田网格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智慧田管”系统,利用无人机航拍和数字信息技术开展田块日常巡航检查,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宣传引导,形成共治共享合力。整治期间,全市共发放各类宣传单11万份、倡仪书590封,组织各类宣传培训2300多场次,开展相关评比活动100多次,村民自发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妇联、共青团、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形成了社会各界齐抓共建美丽田园的良好氛围。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进一步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抓好“两带一园”建设,持续深化“六千六万”行动,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着力抓好“两带”建设。坚持“主官领办、跨县联建、市县共建”,加快完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标准,及时总结提炼精品带建设经验,扩面带动51条已建示范带提档升级,新建成高标准示范带30条。深入实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五大工程,谋划建设产业类项目180个以上,新增投资额100亿元以上。高质量编制全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

(二)着力抓好品牌提升。加大“瓯越鲜风”培育力度,建立“瓯越鲜风”政策支持体系。实施优质农牧渔产品“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行动,开展现代种业企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培育本土农产品消费市场,设立本土农产品销售专区,办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温州早茶品牌展、南方种业博览会。

(三)着力抓好“两进两回”。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优先服务的重点领域,建立“三农”项目清单,市财政每年筹措4亿元以上资金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引导乡贤回乡,争取招引知名工商企业投资乡村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推动社会资本下乡100亿元。加快建设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园区和青年创业园,建成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基地1个。

(四)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山海协作,做好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帮扶,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以上,低收入农户无房、危房和家庭人均收入低于8000元现象全面消除。

(五)着力抓好农村改革。以新增三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为引领,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激活闲置农房,深化“三位一体”体系建设,探索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改革政策集成、项目集成、要素集成、力量集成,在乡村振兴征程中不断夯实制度基础、释放制度活力。

(六)着力抓好环境整治。以美丽田园创建行动为抓手,加强农田管理用房建设管理,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彻底改变田园脏乱现象。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和“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确保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0个,新增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76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40%。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1

电话:+86-577-88969776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