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全文检索
快速连接
 
 
 
 
 
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市政府关于推进医疗服务发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字体:[ ]     发布日期:2015-12-25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叶世强

20151223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就我市推进医疗服务发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今年6月,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医疗服务发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四条审议意见和五个督办具体事项。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审议意见和督办事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落实政策措施、强化督查指导,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医疗服务工作,制定下发《温州市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构建科学合理就医新格局

作为全省首批分级诊疗试点城市,我市一直积极改革创新,通过基层能力提升、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医保差异性支付和区域医疗转诊协同平台建设,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工作创新和落实力度,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强基固本,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一是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与功能,合理配置和更新医疗设备,推进村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共设置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934家,其中政府举办村卫生室占43.31%,基本建成了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型一体化管理率达100%,紧密型一体化管理率达84.82%。加强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创成甲等乡镇卫生院22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4家,建制乡镇满意卫生院创成率达20%创新性地开展“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全市有7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用服务车,并随车配置B超、心电图仪等,上门定点为山区群众和城区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常见病诊疗、慢病随访等服务。

二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成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7家,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培训基地11,全年培训基层全科医生2384超额完成“基层医生全科培训”民生实事项目。出台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方案,今年有116名定向委培生走向基层就业,新招录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152名,其中本科114名,专科38名。建立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内推行“县招乡用”、“全科特岗”等政策,招录人员在基层服务满五年后,根据综合考评情况可回到县级医院;二、三级医院随时为基层医生提供免费进修,保障了基层医生事业拓展空间。

三是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或差额补助。全市各地基本建立起“总量突破、比例灵活、绩效同步”的工资政策,绩效工资总量最高上浮比例达60%,并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外设立绩效考核奖,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制定出台《温州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以“政府主导、服务群众、拓展创新、有序推进”为原则,全面开展责任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建立责任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由责任医生及其团队为签约对象提供全程健康管理和个性化服务。现阶段,市区签约服务费由签约对象承担20%,市级医保基金承担40%,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承担40%,各县(市)根据省、市政府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执行。全市户籍人口已规范签约122.034万人,规范签约率达15.26%。

五是完善政府补偿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引导全市非政府办村卫生室100%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合理分配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2015年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原则上用于增加购买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资源下沉,促进上下双向转诊。

一是加强市县合作,促进管理下沉。市本级财政2016年将“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纳入专项补助项目,安排了375万专项经费。全市8家三级公立医院分别以托管、协作等方式结对支援24家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全面完成“实现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域全覆盖”的目标,促进了县级医院快速发展。

二是推行多点执业,促进人才下沉。我市采取系列措施,把高级职称医生到基层服务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和市卫生计生委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在基层工作年限作为城市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把城市医院派出到基层的服务时间视同下乡时间等,开展好“千名主医师进社区”多点执业活动。2015年参加多点执业的医师中,市级医院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占37.4%省、市级医院医生在基层服务时间累计达2.2万余天。同时,县级财政也建立了专项资金,鼓励县级医院吸引省市级医院医生到当地多点执业,并通过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当地籍贯的医生回乡多点执业。

三是强化专科扶持,促进技术下沉。创新“下派上挂、共建共享、远程协作、双向转诊”的学科帮扶模式,针对各地学科发展特点,选派城市医院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县级医院执行院长或重点科室主任促进县级医院技术提升。今年以来,县级医院临床科室获评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11个;市级重点学科34个,其中市重点学科群8个;县级医院普遍开展了ICU和腹腔镜手术、内镜下治疗等三、四类手术。通过市、县医院密切协作,逐步实现城市医院和县级医院双向转诊。

(三)利益导向,创新医保支付制度。

一是实行各等级医院阶梯式报销比例制度。一至三级医院住院起付线差距达400元。实行各等级医院多层次住院报销和差别化普通门诊支付比例,一至三级医院差距可达40%。实行医保住院起付线无缝式衔接制度。在一个参保年度内,因病情需要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转诊、转院治疗的,参保人员不再支付住院起付线费用。

二是实行转诊病人支付优惠制。有效签约患者经签约责任医生转诊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门诊费、住院费可在原报销比例基础上适当提高。如,平阳县对基层转诊至上级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5%;永嘉县普通门诊转诊报销比例提高5%,住院转诊提高2%。市辖四区未办转诊手续,自行到温州区域外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下降25%

三是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联网结算管理。修订了《温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1340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并实现医保联网结算管理。

(四)盘活资源,推动诊疗信息共享。

一是搭建交换平台,整合基础信息资源。以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载体,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市级诊疗数据一级交换平台,全市4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224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接入平台,接入率分别达100%98.5%,实现数据即时交换;另一方面启动市级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检查信息和患者诊疗过程的信息共享。

二是加强协同协作,提升区域服务能力。积极推广区域影像诊断、区域心电诊断、区域病理诊断等检查系统,提升区域诊疗中心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市级影像、心电中心远程诊疗分别达87.1万人次和6.3万人次。

三是运用信息手段,方便群众就诊看病。推进智慧医疗,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手机查询、账户充值、自负医疗费用结算等服务。省、市级公立医院普通号源100%开放预约,今年以来,温州医科大学附一医、附二医和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网络预约就诊率分别达到70%83.07%92.67%86.28%81.76%85.16%9家省、市级医院配备了802台自助服务机,提供10项自助医疗服务功能。实现市民卡诊间自助结算,方便病人就医。

二、坚持三医联动,推进医药卫生综合改革新发展

我市以成功获批全国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为契机,研究出台《温州市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坚持三医联动,注重城乡统筹,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为核心的各项重点改革,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一)创新医疗管理体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推进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担任主任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由市卫计委承担管委会日常工作。明确市级公办医院管理中心职责,开展市级公办医院目标绩效考核,规范公立医院管理。在市中医院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推进医院管理团队职业化建设。组织编制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不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二是提高医疗服务管理水平对全市县级以上医院组织开展两轮联合检查,覆盖24个质量控制中心,推进不同级别医院实现医疗水平同质化。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50%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其中市属三甲医院实现优质护理病房全覆盖。

三是加强费用控制开展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倡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同时,在确保医疗质量、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实行按病种付费,付费定额标准按前三年实际均次医疗费用并参考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因素确定。首批试点医院包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在内的共8家医院。首批试点病种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4个病种(15个主手术操作)。今年1-10月,县级以上医院出院者人均医药费用11748.49元,同比上涨0.87%,其中药费4184.52元,同比下降5.08%,均次费用上涨势头进一步得到遏制。

(二)创新医药采购机制,降低药品费用。

一是组织实施药品联合采购工作。经市医改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市卫生计生、财政、人力社保三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温州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联合体,依据全市年度周期的药品实际使用量和药品供需特点,编制药品分批采购目录,并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组织实施,本月底前完成第一批联合采购价格谈判工作。

二是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采购工作。我市作为全省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配备试点城市,一直积极引导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国产医用设备和器械。乐清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市试点医院,先行启动配置国产MRI工作。瑞安市人民医院、永嘉县中医院、平阳县二医、平阳县中医院已上报国产MRI配置计划。瑞安市人民医院已通过省相关评估专家评审,根据瑞翔分院建设进度,争取在建成时一并完成采购并投入使用。

三是及时扩容基层用药目录。积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选择使用一定比例的除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常用药品外的药品,其采购金额不超过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总金额的30%;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浙江省低价药品集中采购目录》的中标产品。目前各县(市、区)已全部实施到位。

(三)创新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制定了市属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实施方案。自201611日起,市属公立医院将全面实行事业编制备案制管理,冻结原核事业编制,一次性全部收回空编,新进人员均使用事业编制报备员额,并按照市编委办审核用编计划进行公开招聘。实行事业编制报备员额管理后,财政部门对公立医院经费补助形式改为医院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数量等作为核拨经费相关依据,与该单位实有人数无关。

二是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市卫生计生委已制定《温州市市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并经市医改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原则通过,实施后将全面推行市属公立医院学科带头人年薪制,把学科带头人薪酬与学科建设、临床实际效益、医德医风等挂钩,促进市属医院学科建设。

三是落实市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市属公立医院招聘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人才,在核定编制空缺以及程序、结果公开的情况下,经过面试考察即可录用。医院内部中层岗位聘任,完全由医院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自主进行。同时,全面推进市属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医院员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多元办医格局。

一是加快基本建设步伐。1-11月份市级卫生项目完成投资44652万元,投资完成率为80.89%。市中医院新院区一期、市妇保院综合大楼、市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基地、市中心医院临时医疗用房建成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娄桥新院等项目进展顺利。1-11月份县级医院建设完成投资77153万元,投资完成率81.65%。全市新增床位1332张。

二是深入推进社会资本办医。探索全省首家混合所有制的公立医院改制,市中医院与上海复星医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共同创建“温州老年病医院”。康宁医院在香港成功上市,港安医院土地即将出让,龙湾国际医学诊疗中心即将投用。全市社会资本办医签约项目达62个,其中37家已建成开业;协议引进资本近7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08亿元;计划新增床位约8000多张,实际新增3245张。社会资本办医项目投资规模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并实现中外合资和中台合资办医项目零的突破。

三是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出台了《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生命健康产业培育提升工程行动计划》以及《培育提升生命健康产业若干意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2015浙江·台湾合作周”期间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生命健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成功签约温州“健康云+”项目、温州健康科技产业园等7个项目,投资额达28.9亿元。

三、加强中医药事业,构筑特色健康服务新体系。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产业中独具资源优势。近年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额外增加300-500万元中医药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中医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一)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中医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市建成2家三级甲等、3家三级乙等、3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除文成县外,其余各县(市)均已建成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网建设,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2%的乡镇卫生院按要求设置中医科开展中医药服务,78.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深入实施“三名、三进”工程,全市建成省级中医名院3家,中医药国家重点专科7个,省重点学科7个、重点专科6个,市重点学科群4个、重点学科11个、重点专科21个、名中医(中青年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0个;培养省级名中医9名、基层名中医10名,市级名中医35名、中青年名中医20名。开展师承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项目,培养高级、普通师承人才58人、78人。建立2家浙江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二)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探索医养结合。支持市中医院建立中医健康养老研究与示范基地,与松台街道庆年坊社区联合探索社区医养结合试点。龙湾区人民医院与红景天老人公寓共同设立康复中心,入住老人除了得到日常照料外,还可接受专业医疗服务。温州万福养老护理中心成为全市首家“医养结合”民办养老机构。

(三)全力推进养生保健服务。

积极推进市中医药特色街区项目,成立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连续三年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支持市中医院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心建设,为我市发展养生保健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畅通卫生许可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在鹿城区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中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试点,开展以中医理论、理念为指导的各种自然疗法。

(四)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及深度加工业。

我市为铁皮石斛、黄栀子、温郁金等中药材的传统种植产区,并拥有为中药材深度加工提供技术保障的国家级和省级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万亩,中草药加工产值近25亿元,食药机械企业年总产值140.6亿元。温州海鹤药业进行企业重组后,建立了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立项研发新药。

(五)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

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和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不断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收集整理了温州历史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文献资料,展示浙南中医流派学术思想和民间偏方。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和“中药百草园”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泰顺玉龙山氡温泉度假区被评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乐清铁枫堂铁皮石斛等3家基地通过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初审。瑞安利济医学堂得到较好的保护利用。温州“王燛薪堂”中医整骨疗法和“一指禅推拿”分别列入省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市推进医疗服务发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五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重点安排,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便民惠民举措,最大程度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不断扎牢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网。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
电话:+86-577-88969776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